作者 主题: 【群录】萨珊本纪  (阅读 18078 次)

副标题: 同步于qq群,内部交流游玩

离线 Leorarity

  • Peasant
  • 帖子数: 19
  • 苹果币: 0
Re: 【群录】萨珊本纪
« 回帖 #20 于: 2019-09-24, 周二 01:26:50 »
【萨珊本纪】
——库斯洛二世&第二章——
公元588年,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奢侈的王冠之后,库斯洛二世正式开始统治。作为伊朗之君,首要任务自然是婚姻,贵族和外国使团都纷纷请求和沙赫沙联姻,但库斯洛二世在两年前已有自己的情人——来自巴比伦的犹太宗教首领的女儿,希琳。库斯洛与希琳相爱相知,而希琳也聪慧无比,不过她并非王侯子女。沙赫沙决定:
1.以希琳为妃,另择王后
2.以希琳为王后
3.我全都要(指的是开创多王后制)
1

【萨珊本纪】
希琳很是体贴,完全支持库斯洛二世的决定。随后,面对着列国和贵族的提亲团,库斯洛二世选择的王后来自:
1.伊朗的帕提亚系高门伊斯帕布丹
2.伊朗的帕提亚系高门凯伦
3.伊朗的波斯系高门苏伦
4.伊朗的波斯系高门米赫兰
5.伊朗的呼罗珊系高门卡吉朗纳
6.伊朗的亚美尼亚系高门巴格图尼
7.京戴部族的公主
8.北方匈人部族的公主
9.巴克特里亚豪族之女
10.粟特豪族之女
11.阿克苏姆公主
6

【萨珊本纪】
<萨珊和巴格图尼>
库斯洛二世最终选择了来自亚美尼亚高门巴格图尼家族的贤女塔依尔。她的父亲是现阶段亚美尼亚最大的世袭贵胄,拥有庞大的地产和悠久的基督教赞助历史,是伊朗的萨珊王室和亚美尼亚使徒教会都可以接受的本土大势力。
巴格图尼家族高度重视此次联姻,他们出动了上千人护送新娘南下,使徒教会也派遣了上百名主教随行。对此,沙赫沙:
1.还以高规格的礼遇,预备盛大的迎接仪式
2.不仅如此,亲自带队北上迎接
1

【萨珊本纪】
库斯洛二世大婚之后,伊朗享了近半年的和平,这时美丽而聪慧的王妃希琳诞下一子——这时在沙赫沙大婚前就已经怀上的——但希琳因为陷入难产的危机之中,而奄奄一息。沙赫沙决定:
1.召集名医会诊
2.亲自看守在身边日夜不离
3.命令教会祈祷祝福
4.杀一批牲畜辟邪
(可多选)
12

【萨珊本纪】
<希琳与惊异之子>
库斯洛二世的挚爱希琳,还未陪伴沙赫沙走完人生就死于难产,但她生下的孩子却有着令人惊异的感觉,周围的人都认为这个孩子有沙赫沙的祖父的祝福,希琳依依不舍,眼神里透露着期待,请求把这个孩子立为王储。沙赫沙最终当着希琳的面:
1.答应了
2.婉拒了
3.不表态
1

【萨珊本纪】
<又一个小库斯洛>
希琳满意地离去……因为所有人都认为这个新生即被钦定为王储的孩子绝类圣宗,于是库斯洛二世将之命名为“库斯洛”。
沙赫沙在布置完希琳的葬礼安排之后,考虑到小库斯洛的外祖父是巴比伦的犹太宗教首领,决定:
1.利用这一层身份,嘱咐巴比伦犹太人宣传小库斯洛的救世主身份
2.不打算让犹太社区和小库斯洛扯上关系
1

【萨珊本纪】
朝廷里,沙赫沙听国库总管的汇报,大约是今年伊朗收入比去年有所抬升,并且形势乐观,总体上是丝绸之路的贸易额缓慢恢复,关税收入变多了,但恢复的力度不如先帝东征的预期。沙赫沙问及缘故,大维齐尔提尔解释称,突厥陷入内乱之后,丝绸之路沿线被零散的游牧民劫掠,长途贸易的可靠性大幅下降,总体贸易量是在减少的,但没有了突厥官方的贸易引导,原本走草原北线的贸易份额回到了伊朗,这才有了少许关税收入的恢复。
关于抬升的部分收入:
1.恢复原本取消的宗教慈善赞助
2.投入军备
3.存进国库
对于丝绸之路贸易额大幅下滑问题:
1.无力解决
2.准备集结大军继续东征
12

【萨珊本纪】
(去除“暂停宗教慈善捐助”)
沙赫沙召集大臣们,开始商议东征事宜,目前朝廷里没有谁对东方以及突厥各部的具体情况有了解的,只有提尔略知贸易的一些情况,大家盲人摸象,各抒己见。大部分人认为可以扶持一个亲伊朗的突厥可汗,统一东方草原,确保商路安全。武德充沛的呼罗珊派则主张彻底征服东方草原,委派土王统治即可。对此,沙赫沙决定:
1.认为耗费过大,放弃东征
2.认同扶持新可汗的策略
3.认同武德东征的策略
3

【萨珊本纪】
鉴于武德东征需要充足的步兵攻坚,大量的骑兵进行侦查、支援和战场突破,海量的民夫执行后勤工作,所以得准备一段时间。沙赫沙决定:
1.御驾亲征
2.委派大将
另外,沙赫沙在准备细节方面下令:
1.准备万全
2.不宜太久,不宜兵力太多
12

【萨珊本纪】
关于兵力调配的问题:
1.从南、西两战区抽调几乎全部兵力
2.从南、北两战区抽调几乎全部兵力
3.从南、西、北三战区抽调大量兵力
2

【萨珊本纪】
<库斯洛二世东征>
公元589年2月,经过长达7个月的准备,伊朗确保向呼罗珊方向集结十万大军,以及执行后勤工作的二十万民夫。各地军队已经开拔。23岁的库斯洛二世意气风发,亲自带着王畿禁卫离开了泰西封。沙赫沙打算:
1.沿着皇家御道,快速抵达呼罗珊
2.沿途大摇大摆地巡视、接见地方豪族,扩大影响力
1

【萨珊本纪】
经过3个月的跋涉,伊朗大军于5月抵达木鹿,东方大元帅阿亚图斯·凯伦已经集结好东方军待命,南方和北方的大军也已经抵达。河中沙萨哈托病重,派遣其孙贝鲁斯来到木鹿听候差遣。沙赫沙:
1.立刻召集军事会议
2.关切地向贝鲁斯打听萨哈托的病情
2

【萨珊本纪】
贝鲁斯十分感谢沙赫沙百忙之中的亲自慰问,并汇报了其祖父的近况,萨哈托已经染疾半年了,卧病在撒马尔罕的王府里,日常工作都是他和叔父负责,河中现在还算稳定,但突厥劫掠者偶尔还是会越境劫掠,东方的情报现在也断断续续的。
之后,军事会议上,沙赫沙听取了多方意见,大致上的情报显示,目前毗邻伊朗的突厥叶护汗国已经分裂为几个小可汗势力,拔汗那及其以东城邦归属突骑施,赭石及其以北草原归属葛逻禄,花拉子模和西北方的草原隶属乌古斯,更遥远地方的情报不得而知。对此,沙赫沙决定:
1.大军全部开赴撒马尔罕
2.留二万多人在木鹿,以防不测
2

【萨珊本纪】
6月,伊朗八万大军抵达撒马尔罕,萨哈托不能参加会议。沙赫沙亲自前往拜谒讨教。萨哈托病榻之上提出对策,他认为东方两个小可汗里,葛逻禄人首鼠两端,十分务实,很容易在遭到军事打击之后倒戈投诚,适合拉拢,但不够忠诚;突骑施十分念旧,不容易拉拢,但如果可以靠武力和威望收为附庸,则可以确保忠诚。乌古斯人联盟松散,很难形成强大力量,但分散的劫掠者大多来自他们。帕米尔高原以东还有正统突厥,情报不详,但可能成为伊朗东征的威胁。
对此,沙赫沙决定:
1.立刻大军突袭拔汗那的葛逻禄领地
2.立刻大军突袭赭石的突骑施领地
3.立刻大军顺流而下进攻乌古斯人控制的花拉子模
2

【萨珊本纪】
<东征康居>
赭石,国名康居,乃突厥诸部之突骑施的领地。沙赫沙率领八万大军,直指此地而来。突骑施人听说伊朗的军事行动,裹挟康居牧人,大举向北逃窜,让出领土,留下残破的城市和被劫掠过的农村。沙赫沙决定:
1.就地重建城市,招抚农民,树立威望
2.立刻布置军营和补给线,准备骑兵大举北追
2

【萨珊本纪】
<楚河之战>
伊朗的两万轻骑兵从康居的赭石向北奔袭,追击进入楚河流域的突骑施主力,与之一万五骑兵遭遇,双方爆发会战,伊军小败而归,折损三千兵马。但歼灭突骑施两千骑。沙赫沙决定:
1.稍作休整,继续骑兵奔袭,步兵留守
2.直接出动主力大军协同入侵楚河流域
3.稍作休息,骑兵奔袭的同时步兵东征拔汗那(费尔干纳)的葛逻禄
4.派人和突骑施谈判拉拢
2

【萨珊本纪】
库斯洛二世恼怒不已,下令伊军主力直接从赭石开拔,强攻楚河流域的突骑施营地。等伊军跋涉二十天抵达楚河时,突骑施人已经焚毁营地遁走,据斥候所说突骑施人向东逃窜前往七河流域。军需官警告此处没有城市,也没有农业村庄,完全依赖补给线,而补给线已经十分漫长且深入敌对区域。沙赫沙决定:
1.停止追击,返回赭石
2.分兵严守补给线,继续东征到七河
3.主力返回赭石,骑兵突袭七河
1

【萨珊本纪】
伊军暂且返回了赭石,根据贝鲁斯提供的丝路贸易图,来自赛里斯的丝绸商人一半会从疏勒河翻越帕米尔高原进入拔汗那,然后来到河中的粟特。那么如果要完全支配丝路沿线,就需要征服葛逻禄人。既然威压迫使突骑施屈服的计划落空,目前也只有这一条路可走。沙赫沙决定:
1.直接主力进攻拔汗那盆地
2.骑兵扫荡突袭拔汗那
3.先派遣使者招抚葛逻禄人
2

【萨珊本纪】
<拔汗那大捷>
伊军骑兵入侵拔汗那盆地,和葛逻禄骑兵对决,伊军自损二千的情况下,歼敌七千,大破葛逻禄。葛逻禄主力向东进入疏勒河逃窜,其使者抵达赭石乞和,称愿意效忠伊朗,当一外藩,提供向导。对此,沙赫沙:
1.批准
2.胜券在握,驱逐使者,要鲸吞东方
1

【萨珊本纪】
沙赫沙率领伊军主力向东,穿过苦盏,进入拔汗那盆地,驻扎在帕米尔雪山之下的奥什城。葛逻禄向导给出地图,指明从奥什出发,翻越帕米尔高原的山路,扑面而来的地形崎岖难走,补给之困难,令伊军大将们十分担忧。沙赫沙;
1.转而决定扶持葛逻禄人
2.力排众议,坚持原定计划,东征疏勒河
1

【萨珊本纪】
<毡帐会谈>
于是沙赫沙·库斯洛二世在奥什郊外的毡帐接见了葛逻禄可汗之子罗也各设,后者发誓向伊朗的沙赫沙效忠,作为忠诚的外藩,拱卫河中的东方,并保护丝绸之路的安全,在丰年给泰西封朝贡。对此,沙赫沙:
1.满意,依照伊朗风俗册封其父为拔汗那-疏勒沙
2.满意,扶持并册封其父为突厥叶护大可汗,名义上统领全部西部突厥
3.不满意,要求追加条款(自定义)
2

【萨珊本纪】
<图兰叶护可汗>
库斯洛二世于是亲自册封葛逻禄首领为突厥叶护大可汗,史称“图兰叶护可汗”。但葛逻禄部受损严重,且不具备统领其他西突厥部族的实力,沙赫沙决定:
1.亲自逐一打击西突厥各部,强力扶持葛逻禄崛起
2.给与葛逻禄丝绸专卖权,特许定期从河中获取援助物资和兵力,进行长期政策性扶持
2

【萨珊本纪】
(解锁“图兰叶护可汗”)
奥什毡帐册封之后,沙赫沙率军西返,终止了原定的武力东征计划,这令一部分武德派贵族情绪低落,沙赫沙对此:
1.不予理睬
2.禁止军中讨论决策
1

【萨珊本纪】
途径撒马尔罕时,沙赫沙想起来阿姆河下游沼泽低地的花拉子模,那里有一些商业城邦,但遭受乌古斯部族的支配,因为和河中腹地隔着大片沙漠而难以有效被撒马尔罕影响。沙赫沙决定:
1.派人前往花拉子模招抚
2.派遣骑兵突袭花拉子模的乌古斯牧场
3.主力进攻花拉子模
1

【萨珊本纪】
<乌古斯的顺从>
使者从花拉子模的首府玉龙杰赤归来,称当地的乌古斯可汗盛情招待了他,并发誓不再劫掠河中的丝绸客商和边境村落,愿意成为伊朗的外藩。对此,沙赫沙:
1.满意,凯旋归国
2.不满意,要求附加条件(自定义)
3.很满意,给与乌古斯人和葛逻禄一样的政策性优待,凯旋归国
3

【萨珊本纪】
<库斯洛的胜利>
会晤结束之后,库斯洛二世大喜,毕竟不论过程如何,结果却是伊朗收服了葛逻禄和乌古斯两大部族,而且扶持葛逻禄的图兰叶护可汗为突厥名义首领。虽然政策性的扶持可能大幅加重河中的经济负担,但这也是避免劫掠的一种办法,而且传出去很好听。
经过此次东征,库斯洛二世意识到突厥部族内部存在巨大分歧,且部分部族实力不小,现在东方总驻军不过是五万人,其中二万撒马尔罕,二万木鹿,一万巴克特里亚,沙赫沙打算:
1.抽调部分军力,增强东方驻军力量
2.维持现状
3.特许东方大元帅自行募兵权力,补给自行筹措解决
1

【萨珊本纪】
<东方增兵>
经过权衡,库斯洛二世从随军的南方、北方军队里抽调兵力,又政策性从西方边疆抽调兵力,使得东方驻军扩充为七万,其中撒马尔罕增派直接二万,用于处理突厥问题。此后,南北方兵力各二万,西方兵力四万。
库斯洛二世继续南下到木鹿时,听阿亚图斯·凯伦说,锡斯坦东南方的印度河口城邦林立,统治信德的嚈哒王公内乱,进而诱发了持续一年的混乱,是征服的好机会。沙赫沙决定:
1.大军开赴锡斯坦,派人前往招抚
2.大军开赴锡斯坦,准备入侵信德
3.没兴趣,不打算耗费国力,凯旋归国
4.颁旨,伊朗贵族组织兵力人力自行征服信德者,敕封为世袭王公
4

【萨珊本纪】
——库斯洛二世&第二章完——
(解锁“授权贵族自发征服信德”)
库斯洛二世颁布授权命令后,即相当于准许伊朗贵族在信德这块土地上获得自行扩张和募兵的权力,更有成功后直接成为世袭领主的奖励,于是向往者不少,大都是落魄的小贵族和贵族私生子,但封国就在锡斯坦的苏伦家族对此颇有信心,据说已开始在法拉城集结那些投机者和落魄贵族。
公元591年,库斯洛二世率禁卫军抵达泰西封,举办凯旋仪式。



突厥形势图
« 上次编辑: 2019-09-24, 周二 14:07:50 由 Leorarity »

离线 Leorarity

  • Peasant
  • 帖子数: 19
  • 苹果币: 0
Re: 【群录】萨珊本纪
« 回帖 #21 于: 2019-09-24, 周二 14:15:30 »
【萨珊本纪】
——库斯洛二世&第三章——
公元589年底,库斯洛二世凯旋归国,因为宣传工作做得好,在泰西封受到各势力热烈欢迎,并被吹捧为胜过前面两位沙赫沙的东方开拓者。对此,库斯洛二世:
1.认为人心可用,加大力度宣传
2.谦虚一个,坚持自己超越不了父亲,更超越不了祖父
1

【萨珊本纪】
经过一番不知道真假的猛力宣传,库斯洛二世威望大幅提高。一些贵族提议沙赫沙从列国和内外藩征召美女,以充实后宫,避免出现向先君一样王室凋零的危机。对此,沙赫沙:
1.婉拒,相信自己的能力
2.欣然接受,开始广泛纳妃
1

【萨珊本纪】
沙赫沙婉拒了这个豪迈的请求。坚持塔依尔王后,和几个小妃嫔即可。
这一年,西方的君士坦丁堡传来消息,先君约翰病逝,享年63岁,其遗嘱是归葬于异邦罗马。罗马使团带着信物来到泰西封报告了这一情况。对此,沙赫沙:
1.尊重遗嘱,国内举行大规模哀悼仪式
2.尊重遗嘱,但国内低调纪念,避免引起民众议论
3.驳斥,认为遗嘱造假,要求罗马交出先君遗骨
2

【萨珊本纪】
先君约翰一世生前就存在巨大争议,因其重用缺乏根基的叙利亚文官和牧师而深受传统势力抨击,而其景教信仰更是令人诟病,其出访罗马期间,前不死军统帅万达德和东方牧首亚伦随行,如今斯人已逝,对于万达德和亚伦等前朝大臣,沙赫沙决定:
1.招揽回国
2.不太欢迎
3.禁止回国
1

【萨珊本纪】
不久后,两人率团归来,亚伦过于年迈,病逝于安条克港,万达德则来到在泰西封接受君王的接见。库斯洛二世听说万达德护卫先君一生,屡立战功,曾指挥不死军冲散了突厥军队,如今垂垂老矣。沙赫沙:
1.册封万达德为麦达因某处的勋爵(马兹班)
2.特许万达德归乡,成为世袭的德赫干领主
3.任命万达德为军事顾问
3

【萨珊本纪】
新的一年到来,泰西封人民开始庆贺诺鲁孜节,据说库斯洛学院的学者搞了一些裸体石雕展出,造成恶劣影响,部分祆教人士前往强拆,与学院发生冲突。沙赫沙听闻后,裁定:
1.王室不管
2.每个人都有信仰和学术自由,学院无罪
3.学院违反道德准则,应该被处罚
2

【萨珊本纪】
在这件事上,沙赫沙可谓是标新立异,不论是祆教教会,还是景教教会,亦或是犹太人,都对于古典希腊的裸体艺术完全抵制,因此库斯洛二世的裁决遭到了大量而广泛的批评。沙赫沙决定:
1.不予理睬
2.组织宫廷学者团队,发布文书驳斥这一思想
2

【萨珊本纪】
<艰难的反驳>
经过库斯洛二世钦定的皇家学者团队(主力是库斯洛学院的人)组织驳斥大会,把祆教祭司和迦勒底教会牧师们统统驳倒,在舆论上确立了多元自由宗教的正确性。当然,这也有库斯洛二世威望作为后盾。
不久后,塔依尔王后生下一女,库斯洛二世:
1.很欣喜
2.担心儿子不够,去后宫妃嫔那里加大力度
1

【萨珊本纪】
王室的海洋顾问,林,病逝在泰西封的官邸里,享年76岁。他的子嗣们继承了勋爵的庄园,但随着林以及那一代水手们的相继离世,伊朗大规模海外探索的专业人士出现了断档,圣宗的海洋政策被迫中止,不过已经开辟的海上航路依然在民间船夫的手里运转着。林的子嗣们请求把遗骨归葬赛里斯故土,也就是皇家档案里记载的“Liang”斯坦,对此,沙赫沙:
1.认为勋爵归葬异邦,不利于伊朗威望,婉拒
2.批准
3.甚至又趁势赞助一批海军,护送其遗骨东归
3

【萨珊本纪】
趁着林氏后人带着遗骨,和部分伊朗护航舰队出航,朝廷里又兴起了部分人远航的呼声,主要以迦勒底教会的人和库斯洛学院最为强烈,前者有传教意向,后者则对开拓未知世界颇感兴趣。考虑到现在财政还算盈余,但还处于恢复重建折损的兵马阶段,不能说是十分宽裕,沙赫沙决定:
1.暂不考虑重启大航海
2.酌情把盈余部分拿来赞助小规模探索
2

【萨珊本纪】
于是一直王室赞助的,六艘中小型快船组成的探索舰队在库斯洛希德被筹建起来。根据圣宗实录的部分记载,已知的探索方向有两处,一个是南方大陆的航道,另一个是东方香料群岛的航道。前往Liang斯坦的航路已经确定,就是太远而已,无需探索。对此,沙赫沙决定:
1.船队再次探索南方大陆
2.船队寻觅东方香料群岛
1

【萨珊本纪】
<幸存者:2>
南下探索的船队经过六个月航程返回了库斯洛希德,出去时七艘船,回来了两艘,破破烂烂的。根据幸存者水手报告,南方大陆多风暴,气候异常,完全和伊朗附近的海洋情况不同,未找到可靠的安全航路,也没有发现文明和国家,更没有新的值钱物产,倒是捕捉了十几个黑色奴隶,他们魁梧雄壮,动作敏捷,但智力略显笨拙,很适合当奴仆。对此,沙赫沙:
1.把黑奴编为贴身近卫
2.把黑奴阉割作为后宫护卫
3.给黑奴组织学习战争技术,编入不死军
对于这次打水漂的远航,沙赫沙打算:
1.到此为止
2.明年继续远航
12

【萨珊本纪】
(解锁“十二黑色近卫”)
又过不久,林氏后人的船队归国,他们带来不少赛里斯的货物,以及一些特殊访客。库斯洛布置在库斯洛希德港湾的细作报告称,林氏后人利用王室的护卫舰,大批量走私了赛里斯珍宝,并未作为贡品上报给王室。对此,沙赫沙:
1.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召见林氏后人带来的访客,听取汇报
2.派人彻查此事
1

【萨珊本纪】
<Suistan还是Liangstan>
跟着林氏后人来到伊朗的访客总共有八人,其中有六人是武士,一个大概类似使者,还有一个似乎是翻译人员。他们带了一些礼物,包括伊朗熟悉的丝绸,还有工艺奇特的光滑陶器?以及一些树叶。沙赫沙决定:
1.在朝堂上召见使团
2.在花苑的私人场所召见使团
2

【萨珊本纪】
<花苑朝觐>
沙赫沙在王室花苑召见了使团成员,六名护卫主动在外,一个类似使者的人和长得像塞人的翻译进来和沙赫沙交流。林氏后人也在一旁,辅助翻译。
使者自称“Wei”,是Suistan南方领主“Wei Guang”的家臣和特使,他们的贺礼由另外一位当地的女领主“Xian”赞助。一旁的宫廷学者提示,根据圣宗实录,东方应该是Liangstan,对此,沙赫沙:
1.询问Liangstan的情况
2.不在意这个细节
1

【萨珊本纪】
<赛里斯的情报更新>
Wei对沙赫沙解释了一番,通过林氏和塞人的联合翻译,沙赫沙得知,所谓的Liang已经在几十年前灭亡了,那之后统治南赛里斯的是Chen,大约在一年前,北赛里斯的Sui南征Chen,完全统一了赛里斯。对此,沙赫沙:
1.豁然开朗,表示贵国立国不足数年,不如伊朗三百多年传承啊
2.询问合并南北赛里斯的Suistn与伊朗熟大
2

【萨珊本纪】
场面一时陷入尴尬,Wei一通说辞,林氏后人不好翻译,塞人则直言不讳:“Great Sui一统四海,兼并天下,波斯自然不如Sui大。”周围的仆从大惊,沙赫沙震怒:
1.试图驳斥
2.强忍怒火
2

【萨珊本纪】
(失去特质“易怒”)
沙赫沙血压回降,遏制怒气,继续和使者交谈。Wei拿出一份清单,表示这是Sui给与波斯的贺礼,沙赫沙听林氏介绍,有一船丝绸,半船瓷器,半船茶叶。“瓷器?茶叶?”沙赫沙显然对这两个奇怪的东西不曾了解,十分疑惑其价值,不过瓷器看起来十分精美,超过世界任何国家的陶器,但这个树叶……
1.亲自尝了一口
2.假装很了解其价值
1

【萨珊本纪】
沙赫沙直接啃食咀嚼“茶叶”,感觉十分苦涩,随后便吐掉,强颜欢笑。使者面色僵硬,只好再次演示,现场动火煮茶,片刻,便有香气扑面而来,随后使者Wei询问沙赫沙需要什么配料,沙赫沙丈二波斯摸不着头脑,回应:
1.“随意”
2.“我比较喜欢清淡的”
1

【萨珊本纪】
很快,Wei煮好了茶,他最终根据塞人的建议,在里面加了肉,熟面,以及少许牛奶,此物闻起来甚香,令沙赫沙着迷。
1.十分欣喜,要求多来点
2.故作镇定,假装伊朗不屑此物,并派人拿出库斯洛豆显摆
2

【萨珊本纪】
宫廷厨师(学院的库斯洛豆种植烘焙大师假扮)立刻大显身手,把焦香的库斯洛豆拿出来,和牛奶对冲搅拌,然后加入椰枣果实,顿时甜美异常,Wei尝试一口,便竖起大拇指表示赞同。随后,Wei提出未来和波斯建立库斯洛豆和赛里斯茶的贸易,沙赫沙:
1.批准,大力支持
2.婉拒,表示伊朗无所不有,不稀罕茶叶
2

【萨珊本纪】
<Suistan的战略>
交流完美食和贺礼,双方关系更加亲密,开始谈及深入话题。Wei提出,Sui之王现在对未知的西方很感兴趣,下令各地领主积极调查情报,正好林的船队抵达了“Guangzhou”,大领主“Wei Guang”和女领主“Xian”对此都十分重视,才派遣他们来此,一路上历经危险,所幸没有遇难。Wei讨要一份波斯的军事地图,希望核对地理情报。军事地图乃国家机密,对此,沙赫沙:
1.婉拒
2.拿给他看看
2

【萨珊本纪】
Wei对着伊朗军事地图的东北方——库斯洛二世东征最远到达的拔汗那,表示从这里向东翻帕米尔高原,进入的疏勒等地,就是Sui人的世界里的“西方国土”,Wei表示古代赛里斯人曾经统治过那里,但后来失去了,Sui之王现在渴望重新征服那里,并和波斯接壤,直接贸易。对此,沙赫沙:
1.展开深入讨论
2.质问赛里斯人还曾经征服到这么远的地方
3.询问Sui怎么看待突厥的存在
3

【萨珊本纪】
<突厥>
Wei对于突厥处于Sui和波斯之间表示欣慰,这说明两国现在有共同敌人。他进一步表示,突厥是恐怖而强大的游牧联盟,对Sui和以前的北赛里斯国家施加了巨大的军事压力,至今依然和Sui进行着持续的战争,且不分胜负。宫廷侍从听到这里,纷纷吹捧沙赫沙,表示之前伊军东征拔汗那和康居,驱逐突厥各部,大展神威,而突厥又在东方和Suistan五五开,这说明伊朗远胜于Sui,沙赫沙:
1.赞同,质问使者Sui为何如此孱弱
2.尽量忍住不去嘲讽揭底,继续探讨战略
2

【萨珊本纪】
Wei提出,伊朗和Sui结盟,联合打击西域的突厥人,他指着地图,标记了帕米尔以东的疏勒、于阗、龟兹等地,以及七河、楚河的草原。鉴于上次东征经历,库斯洛二世深知这些地方绝远而补给困难,于是:
1.以突厥无力威胁伊朗而婉拒联合战争
2.以突厥的图兰叶护可汗已经是伊朗外藩为由表示伊朗早已完成战争指标,婉拒
3.决定再进行一次东方大战役,和Wei签署盟约
2

【萨珊本纪】
<略有遗憾的会晤>
最终,盟约没有签署成功,但Wei誊抄了一份详细的伊朗军事地图东部情况,这可能对Sui大有帮助,双方也就加大贸易往来进行了承诺和规划,总之还是确立了十分有好的关系。最后,关于两国关系的定位,Wei倾向于记录为“波斯向Sui朝贡”,沙赫沙对这个词汇略感不妥,Wei解释称:“朝贡是结盟的高级形式”,沙赫沙:
1.豁然开朗,大悦
2.坚持以日落之处的帝王和日出之处的帝王,平等相对
1

【萨珊本纪】
——库斯洛二世&第三章完——
公元590年,沙赫沙库斯洛二世接见了来自神秘东方赛里斯的Suistan的使团,并进行了友好的接触,双方扩大了贸易商品的种类,库斯洛豆有了一个有利润的出口方向,开始有伊朗人主动向学院引进技术进行种植,而新进口的瓷器成为了王室和贵族的高逼格家具,而煮茶议政的风气也开始在伊朗高层兴起。至于南方大陆的探索活动,虽然遭遇了失败,但沙赫沙坚持再进行最后一次试验,没人知道两位库斯洛坚持的事业是否真的有所回报。

离线 CJ的黄泉

  • Knight
  • ***
  • 帖子数: 382
  • 苹果币: 0
    • http://
Re: 【群录】萨珊本纪
« 回帖 #22 于: 2019-09-25, 周三 10:26:50 »

【萨珊本纪】
——库斯洛二世&第四章——
公元591年,因为新的税款进入国库,库斯洛二世又有了闲钱赞助航海活动,但这已经遭到了大量大臣的抨击。鉴于上次远航的遭遇,大维齐尔提尔主张派遣三艘船即可,沙赫沙决定:
1.采纳
2.把可用的小部分盈余都拿来赞助八条船
2

【萨珊本纪】
<惊奇见闻>
六个月后,远航的英雄归来,八艘船出航回来时只有一艘,可见伤亡惨重。但幸存者带回来了不同于上次远航的新见闻——南方大陆存在城邦,同时发现了大量红宝石和绿宝石的产出地。不过依然没有找到可靠的航路,这也意味着以后还会面临沉船的危机。对此,沙赫沙决定:
1.大喜,挪用其他开支,再次赞助出航
2.大喜,明年继续出航
3.认为太过危险,损失太大,彻底放弃
2

【萨珊本纪】
<信德征服运动>
库斯洛二世正在考虑海外探索时,东方锡斯坦传来消息,马尔丹沙·苏伦在筹备两年后,发动集结在锡斯坦的数万冒险者,大举入侵仍处于动乱中的信德。贵族和大臣们对这一自发运动不太看好,大家也不太了解信德的情况,沙赫沙:
1.派人前往锡斯坦密切观察形势
2.也不太感兴趣,祝他们好运
3.派遣伊朗的波斯湾护航舰队前往协助
1

【萨珊本纪】
<信德战况>
一个多月后,传来消息,苏伦的军队攻占了三分之一的信德,拿下了大半个印度河口,冒险者们通过劫掠当地的神庙和贵族,大赚特赚。据大维齐尔的说法,有不少黄金开始流入伊朗本土市场。大臣们于是有些眼馋。沙赫沙:
1.继续观察
2.派遣王室的禁卫军和护航舰队参与劫掠行动
2

【萨珊本纪】
战争又持续了两个月,在王室禁卫军和护航舰队加入后,信德的地方势力完全落败,大批伊朗冒险者涌入卡拉奇劫掠,或就地割据。根据库斯洛二世当年的诏书,马尔丹沙·苏伦成为了帕拉拉的沙,而那些幸存下来的冒险者们成为了各地的大小领主,直接效忠苏伦家族。
王室出动的军队为沙赫沙抢到了部分黄金神器,包括纯金打造的巨大男性生殖器,以及湿婆神龛,还有太阳神的镀金像。沙赫沙打算把这部分战利品:
1.立刻全部熔铸为新的金币,纳入国库
2.三年内分批熔铸为金币,纳入国库
3.熔铸为阿胡拉马兹达和沙赫沙本人的雕像,放到泰西封
4.收藏
2

【萨珊本纪】
大维齐尔提尔就马尔丹沙的征服行动提出了建议,他担心苏伦势力扩张太快,建议沙赫沙下令要求他放弃在锡斯坦的地产,以获取帕拉拉沙的册封资格。对此,沙赫沙:
1.采纳,着手限制苏伦家族
2.否决,毕竟诏书在前,不能食言
2

【萨珊本纪】
新年,塔巴里斯坦传来坏消息,厄尔布尔士山发生剧烈地震,马赞德兰、阿萨基亚、赫卡尼亚都发生严重灾情,大量房屋倒塌,伤亡无法估计。沙赫沙决定:
1.适当拨款赈济一下
2.拨款救济,同时出动周边驻军进行大规模救援和协助
2

【萨珊本纪】
萨珊王室慷慨解囊,还派遣驻军救灾,勉强确保了塔巴里斯坦的地震灾区未爆发饥荒和瘟疫,又快速在米底建立了难民安置区域 ,逐步恢复生产,使沙赫沙深得人心。但国库盈余全部用完,今年的航海计划是要落空。
1.无妨,明年再说
2.彻底放弃这一计划,为预防紧急情况开始存钱
1

【萨珊本纪】
不久后,塔依尔王后为沙赫沙生下一子,根据占星师的建议,命名为卡瓦德。
秋后,北方突然告急,数万“突厥”突破达尔班隘口,从高加索以北冲入阿尔巴尼亚的盆地,并击败了当地的务农匈人部落,大肆劫掠。北方大元帅,名将巴赫拉姆·米赫兰(即情报显示和沙赫沙的生母太妃有染的那位)以北方兵力薄弱,请求泰西封方面增兵支援。沙赫沙打算:
1.立刻集结禁卫军和部分西方驻军,北上增援
2.立刻集结禁卫军北上增援
3.立刻集结部分西方驻军北上增援
4.意图削弱巴赫拉姆,坐看他失败,然后问责拿下
1

【萨珊本纪】
对这次北方抵抗疑似突厥人的部族的入侵,沙赫沙打算:
1.御驾亲征
2.委派巴赫拉姆负责
1

【萨珊本纪】
库斯洛二世亲率不死军北上,走皇家御道进入米底的弗拉斯帕,在这里聚集了西方边境来的援军,合计兵力三万。期间,听说进犯的游牧民族的确讲突厥语,但从活动范围来看,明显不是河中突厥的部族。又听说巴赫拉姆收拢溃败的两万北方驻军集中在阿塔沙塔城。
活动在阿尔巴尼亚的“突厥”规模在三万上下,分散在库拉河和阿拉斯河之间劫掠。沙赫沙打算:
1.和巴赫拉姆约定两头夹击,进入阿尔巴尼亚扫荡突厥
2.和巴赫拉姆分头守住亚美尼亚、米底,确保内地安全即可
3.要求巴赫拉姆率军前来弗拉斯帕集结,然后主力进入阿尔巴尼亚作战
1

【萨珊本纪】
沙赫沙亲率的三万军队从弗拉斯帕向北推进,一部分(大约二万多)突厥开始朝着阿拉斯河集结,有应对伊军的意思。沙赫沙打算:
1.找一处地形险要的据点扎营,观察形势
2.正好迎面攻过去决战
1

【萨珊本纪】
沙赫沙率军进入阿拉斯河畔,并在附近一处高地扎营,把三万大军铺开。“突厥”见伊军已经驻防,于是远离,退却到帕萨巴德一带。沙赫沙打算:
1.严密监视突厥行动,按兵不动
2.拔营推进,意图驱逐突厥
1

【萨珊本纪】
一个月的对峙之后,巴赫拉姆军方面传来消息,其已经绕后推进到占贾,沿途收复城池进展迅速,突厥主力于是向后移动到苏姆盖特,似有撤离趋势。沙赫沙决定:
1.立刻招呼巴赫拉姆军,确认协同之后发动追击
2.立刻先行追击,然后派人招呼巴赫拉姆军协同
3.此役以驱逐为主,不宜贸然追击
1

【萨珊本纪】
<苏姆盖特大捷>
等伊军两部串联完毕,随后发动追击,此时突厥主力已经撤出达尔班隘口,只有千余殿后的游牧军因为战利品过多行动迟缓,而在苏姆盖特被伊军追上,在巴赫拉姆指挥的一顿攻势下,这批势单力薄的游牧迅速投降。沙赫沙打算:
1.全部坑杀,做成人头堆以震慑北方
2.和其首领深入交流,以了解情况
2

【萨珊本纪】
<阿兰和柔然>
经过问询,沙赫沙得知这批被当做炮灰留于殿后的游牧并非蓝突厥嫡系,也不是来自东方的各核心部族,而是世代居住在北高加索的游牧部落阿兰为主,另有数百柔然夹杂其中。对于柔然,沙赫沙和大部分伊朗将军都是第一次听说,经过深入追问,得知这是被突厥击败并驱逐到西方的一支游牧氏族,如今他们被一分为三,其中一部就在北高加索遭受突厥役使。
巴赫拉姆就此提出建议,不如在阿尔巴尼亚设立专门官员,招揽说东伊朗语的阿兰人和遭受压迫的柔然人,然后在保留这些部落氏族结构的情况下,派遣伊朗将军进行统御,用作北方机动兵力,其效果肯定要比人少力弱的匈人务农部落好。对此,沙赫沙决定:
1.采纳
2.采纳,甚至决定专门从国库划拨一笔钱用来赏赐投诚积极分子
3.否决,认为外族不可信
2

【萨珊本纪】
(解锁“希尔凡游牧仆从”)
确立了对山北突厥的瓦解政策之后,部分将军建议在古老破旧的达尔班隘口进行重修作业,并沿着高加索山脉修筑延绵长墙,以阻挡更多游牧民族轻易进入伊朗边疆。沙赫沙初步核算,这需要一大笔钱,于是:
1.否决
2.采纳
2

【萨珊本纪】
于是,达尔班长墙开始被提上日程,就此,沙赫沙特批国库出钱,并为此略微提高了对工商业者的赋税。巴赫拉姆以北方驻军太少,山北游牧威胁日渐加重,要求加派两万驻军。沙赫沙:
1.怒斥,要求他为国分忧,化腐朽为神奇
2.从西方和南方各抽调一万
3.征税,扩军二万
4.从东方抽调二万
5.从东方和西方各抽调一万
5

【萨珊本纪】
沙赫沙在确定军事布置的调整之后,率领禁卫军返回泰西封。期间,获悉河中沙萨哈托在撒马尔罕的王府去世,享年82岁。其孙贝鲁斯继位。对此,王室决定:
1.派遣浩大的使团前往吊唁慰问
2.派遣正常规模的使团吊唁慰问
3.试图派遣文官进入河中,以削弱这个世袭的内藩
1

【萨珊本纪】
<东方战事>
贝鲁斯在收到王室的吊唁后不久,送信给泰西封,就西突厥再次爆发乱战,新兴的处罗部集结三部族攻打葛逻禄的图兰叶护可汗一事,请示沙赫沙如何处理,沙赫沙下令:
1.东方军全力协助图兰叶护可汗取胜
2.东方军不宜发力过猛,适当的时候可以和处罗可汗结交
1

【萨珊本纪】
<东方捷报>
快到年底时,贝鲁斯送来捷报,东方军深入拔汗那,与图兰叶护可汗联合作战,多次击败处罗可汗,歼敌上万,俘虏数千,自损四千多人。挫败了处罗部的野望,暂时巩固了图兰叶护可汗的地位,同时,丝绸之路通畅,且贸易额小幅上涨。对此,沙赫沙:
1.大悦,举办庆典,派人前往东方犒劳有关将领
2.认为这是应该的,口头表扬一番
1

【萨珊本纪】
593年,间谍从锡斯坦传回消息,确认马尔丹沙·苏伦有大规模招揽信德土酋的行为,并且豢养了数量庞大的嚈哒落魄贵族,象军也是存在的,而且其还在信德本地铸造有马尔丹沙本人肖像的金币进行流通。对此,沙赫沙:
1.大怒,立刻集结军队,问责
2.不急,继续调查其中的缘由
2

【萨珊本纪】
又经过一轮调查,间谍送回情报称,马尔丹沙在帕拉拉铸造的金币主要针对印度方面,并不向伊朗本土流通,疑似是按照印度的商业标准搞得。另外,马尔丹沙招揽的嚈哒落魄贵族大都来自印度河中游的海尔布尔,那边还处于嚈哒王公的城邦政治之下。不过,有一批间谍在调查卡拉奇的港口时失踪。沙赫沙决定 :
1.加大力度,派遣间谍调查马尔丹沙本人起居情况
2.立刻采取行动,集结军队前往锡斯坦
3.认为马尔丹沙是忠的,应该大力拉拢
1

【萨珊本纪】
新的间谍还没派出去多久,马尔丹沙的使团就抵达了泰西封,他们带来了两批货,一批是来自印度的金器和玛瑙,作为贡品,另一批是绳子捆起来串联的十几个王室派遣间谍。这搞得朝廷上大家都很尴尬。使团再三表示,沙赫沙既然当初授予了马尔丹沙自主的信德统治权力,就不应该反反复复,怀疑且派遣间谍,这徒增君臣猜忌,并保证马尔丹沙忠心耿耿,为伊朗开疆拓土,征服嚈哒-信德的土地,所以为了军事需要肯定得多做准备,甚至铸造货币也是为了方便和印度人流通。对此,沙赫沙:
1.无可奈何,就坡下驴,缓和关系,表示信任
2.怒斥使者,反问这是要给泰西封施压不成
1

【萨珊本纪】
几乎同时,一批来自兴都库什山另一侧的喀布尔斯坦的使团抵达泰西封。他们代表当地的阿富汗——当地嚈哒王公对外的自称——前来朝觐,希望得到了伊朗的庇护,成为外藩,以请求伊朗协助他们抵抗犍陀罗嚈哒人的入侵。
自从旧嚈哒部落联盟瓦解之后,伊朗就未曾过问过兴都库什山另一侧的军政情况,这次送上门的干涉机会,沙赫沙决定:
1.立刻册封喀布尔的嚈哒王公为阿富汗沙,命令东方军出兵干涉
2.接受归附,但对于援助比较消极,口头答应即可
3.婉拒,表示伊朗不想插手嚈哒内务
3


——东南方地图——

【萨珊本纪】
594年,王后塔依尔诞下一子,名霍尔米兹德。
从萨珊龙兴之地波西斯卸任的牧师带回来消息,据说这两年尼拉赫派从巴林渡海进入波西斯扩张,进展神速,因为扎尔万末日论和平等主义思想,尼拉赫派在波西斯的农牧民中传播极快,可谓出口转内销的典范(当初该派从波西斯被驱逐到巴林),但城市居民和基督徒、犹太人对尼拉赫派不感兴趣。对此,沙赫沙:
1.民间宗派运动对王室政治不重要,默许
2.派遣间谍进入波西斯调查,防范尼拉赫派作乱
3.派遣军队和祭司大规模进入波西斯镇压,恢复正统宗教
2

【萨珊本纪】
<尼拉赫派的分裂>
库斯洛二世最擅长暗中调查,他亲信挑选的间谍进入波西斯,工作进展很快,初步确定波西斯的尼拉赫派并无夺权主张,而是立足于发展信徒。另外有个意外之喜,尼拉赫派似乎有分裂趋势,因进入波西斯的传道士多为讲波斯语的伊朗人,而留在巴林的传道士则都是阿拉伯人,于是两边现在矛盾重重。对此,沙赫沙:
1.对蠢货的内讧不感兴趣,只需要防范有人作乱即可
2.插手其中,扶持波西斯的伊朗传道士,宣布巴林的尼拉赫派非法
2

【萨珊本纪】
果然,经过深入调查,那些进入波西斯的尼拉赫派倾向于合作主义,即在萨珊王室的框架内进行合法传道,弘扬伊朗民间信仰扎尔万的正义论和末日论,而留在巴林的多为激进主义者,且因杂糅大量阿拉伯泛灵信条,弘扬易卜拉欣的正道,所以分裂。
伊朗官方正式宣布巴林的尼拉赫派非法,引起了波斯湾民间信仰的震动,巴林当地出现了反对者,但波西斯的尼拉赫派因受到官方拉拢而默不作声。于是沙赫沙决定:
1.出动南方军,驱逐并镇压巴林的激进分子
2.要求巴林的激进分子自己离开伊朗,否则就会出兵驱逐

【萨珊本纪】
<扎尔万派>
(去除“巴林的尼拉赫派”,解锁“波西斯的扎尔万派”)
于是巴林的大批激进主义尼拉赫派离开了伊朗,他们以哈尼夫运动的名义向纳季德高地的深处进发,那边贫穷而且远离伊朗本土,祸患终于消息。
而幸免于难的波西斯尼拉赫派正式更名为扎尔万派,开始在官方的默许下蓬勃发展。鉴于扎尔万派尚未成为全伊朗的主流,只是在龙兴之地传播的厉害,沙赫沙决定:
1.不做干涉
2.王室出力扶持,加速传播进度
3.适当约束,尽量不要让其出省传播
1

【萨珊本纪】
——库斯洛二世&第四章完——
沙赫沙这几年忙于协调东西方边疆事务,还亲自指挥大军挫败了山北突厥的入侵,并巩固了伊朗的霸权,国库收入稳中有增,但因伊朗幅员辽阔、事务繁杂而开支陡增,一些被大臣们抨击为打水漂的无聊行动也就无限期搁置了下来。
公元595年的诺鲁孜节,泰西封市民拥戴库斯洛二世,一部分人认为这是第四黄金时代的延续,另有一部分人认为沙赫沙开创了第五黄金时代,这不重要。但唯一的不和谐音符,就是这一年,东方传来消息,阿富汗嚈哒被犍陀罗嚈哒兼并,新兴的嚈哒雄主摩罗毗荼在印度河崛起,并拒绝向伊朗朝觐。



« 上次编辑: 2019-09-25, 周三 11:55:42 由 CJ的黄泉 »

离线 Leorarity

  • Peasant
  • 帖子数: 19
  • 苹果币: 0
Re: 【群录】萨珊本纪
« 回帖 #23 于: 2019-09-25, 周三 22:02:27 »
【萨珊本纪】
——库斯洛二世传·第五章——
公元596年,伊朗风调雨顺。据悉喀布尔被犍陀罗的嚈哒王公摩罗毗荼攻克,此人正在谋求统一嚈哒各国。阿富汗的嚈哒王公则带着亲族逃亡到了巴克特里亚。阿亚图斯·凯伦就此请示沙赫沙,如何应对。
1.包庇阿富汗王公
2.驱逐阿富汗王公
1

【萨珊本纪】
不久后,犍陀罗使者抵达泰西封,代表他们的君王摩罗毗荼要求与伊朗平等建交,并索要逃入巴克特里亚的阿富汗王公。沙赫沙决定:
1.就此做一笔交易
2.婉拒
3.要求对方归还国土给阿富汗王公
2

【萨珊本纪】
库斯洛二世强硬回绝了撮尔小邦的无理要求,并羞辱了犍陀罗使者一番,致使伊朗与犍陀罗关系骤然恶化。大臣中有人提议,提前防备犍陀罗人入侵,沙赫沙打算:
1.命令东方军和帕拉拉沙向犍陀罗边界增兵
2.不仅如此,还出动中央的禁卫军前往东方
3.先不用打乱旧的军事部署
2

【萨珊本纪】
两个月后,沙赫沙率领一万不死军走皇家御道抵达了巴尔赫,与早已率军四万至此的阿亚图斯·凯伦汇合。据悉,马尔丹沙·苏伦也筹集了二万人在锡斯坦东北方,防备犍陀罗人。斥候探明,喀布尔一带聚集了超过三万人。
在巴尔赫接受庇护的阿富汗王公愿意提供向导,称从巴尔赫南下前往喀布尔只有两条崎岖的山路,必须翻阅兴都库什山脉。沙赫沙决定:
1.就地驻防,等待敌人主动进攻
2.向犍陀罗发动为阿富汗王公复国的战争,大举出击
2

【萨珊本纪】
<兴都库什山隘口之战>
伊军五万人,以及数百阿富汗协军从巴尔赫出发,向东抵达昆都士,然后向南进入巴格兰,自此进入险峻的兴都库什山。时值九月份,山上却已经是白雪皑皑,令人感到震惊。
伊军行军一百多公里山路后,抵达一处险要的山脉隘口,据协军所说,这里是通向喀布尔的必经之路,因为地形限制,只能一面进攻,且同时只能展开不超过五千人。协军还表示,另一条路要从这里强行翻山走小路,绕行到兴都库什山中部的巴米扬,然后继续走小路进入喀布尔。沙赫沙打算:
1.主力围攻隘口,分兵走小路
2.全军围攻隘口
3.分兵一万围攻隘口,主力走小路
1

【萨珊本纪】
沙赫沙的亲信法罗赫·伊斯帕布丹率领一万步兵,跟着协军的向导前往小路。主力继续围攻丹巴隘口。技师表示简易的攻城武器三天内就可以投入作战,但精密的大型器械需要十几天时间进行营造。沙赫沙打算:
1.简易器械就绪后即发动攻坚,边打边造
2.等器械准备齐全了再发动攻坚
2

【萨珊本纪】
<丹巴之战>
18天后,攻城武器全部就绪。斥候观察到敌人增强了守备力量,守军规模从最初的三千多人变成了七八千。沙赫沙下令:
1.发动猛烈的连续轮换攻坚
2.先试探性地攻坚,然后休整一下
1

【萨珊本纪】
 <丹巴惨胜>
经过两轮长达一天一夜的血战攻坚,伊军凭借蝎弩、投石器以及攻城塔的协助,拿下全部三座塔楼,歼敌七千,完全攻克丹巴,俘虏一百多人,被逃掉数百人。伊军自损高达六千,但在这种地势下还能低于对方伤亡取胜,可见沙赫沙指挥得当。但先登士兵已经疲惫虚弱,沙赫沙打算:
1.就地休整,派斥候向南侦查
2.分兵一万留守休整,主力继续南下
2

【萨珊本纪】
<攻取喀布尔>
库斯洛二世信奉兵贵神速,率领二万多伊军火速沿着山路挺近,至10月初,抵达喀布尔盆地,经侦查,犍陀罗军未设防,并已经放空喀布尔,本地的村庄多已被焚毁,没有村民,有明显焦土迹象。同时,法罗赫在折损一千人的情况下,顺利抵达并拿下小镇巴米扬,正在休整。
伊军稍作攻坚即拿下喀布尔,这里城池残破,街道也被严重破坏,市民寥寥无几。阿富汗王公哇的一声哭了出来。沙赫沙决定:
1.先等后续部队和偏师来到喀布尔汇合,再做决定
2.立刻出兵南下攻取通向锡斯坦的加兹尼、加兹德
3.推测敌人撤回了本土,沿喀布尔河东下追击
1

【萨珊本纪】
<喀布尔会议>
十多天后,法罗赫军从巴米扬赶来,滞留在丹巴隘口休养的一万军也赶来汇合。
目前整个喀布尔盆地完全被系统性焦土,毫无补给可以获取,只能依靠伊朗强大的后勤补给线,从巴克特里亚源源不断运送物资到前线,眼下补给线已经十分漫长,且沿途都是十分险要的兴都库什山路。南面也传来消息,马尔丹沙拿下了加兹德和加兹尼,据说那两座城市焦土情况较轻,但也受到了劫掠,可见摩罗毗荼十分残暴。阿亚图斯·凯伦建议停止战争,就地扶持阿富汗王公复国,争取停战。沙赫沙打算:
1.采纳
2.打算直接任命总督,并鼓励移民到此垦殖
3.考虑继续东征,彻底打爆摩罗毗荼
1

【萨珊本纪】
<阿富汗沙>
经库斯洛二世册封,阿富汗王公成为伊朗的阿富汗沙。考虑到喀布尔盆地被劫掠一空,没有人力也没有兵力,一旦犍陀罗再犯,恐怕难以抵御。沙赫沙打算:
1.让东方战区分兵一万守备喀布尔,并援助阿富汗发展
2.让东方战区分兵一万守备喀布尔
3.让他们自己解决吧,必要的时候东方战区可以出兵援助
1

【萨珊本纪】
(解锁“阿富汗沙”)
谈判工作也一直在进行中,犍陀罗方面积极回应,称愿意进行和平谈判,既往不咎,但要求伊朗必须撤出吐火罗的土地,让出喀布尔,回到战前边界,这样的话犍陀罗可以与伊朗签订永久和平协议,也愿尊奉伊朗为大国,表面上进行朝觐。对此,沙赫沙:
1.可以接受
2.再谈谈(自行调整条款)
3.怒斥,拒绝
2 就目前控制区域停火

【萨珊本纪】
<袭击事件>
沙赫沙提出了一个修改过的条款,要求就现有区域停战,没等到犍陀罗方面回应,就在喀布尔盆地发生了响马袭击伊朗补给车队的事件,导致伊军损失了一小部分物资,无伤大雅。很快,犍陀罗方面拒绝了沙赫沙的提议,并表示沙赫沙如果不撤出喀布尔,就会有无数伊朗人死在这里。对这种挑衅,将领们纷纷不能忍,要求东征。沙赫沙决定:
1.东征!
2.从东方战区和锡斯坦抽调更多兵力,东征!
3.忍了,按原计划,主力撤军
4.微调原计划,放弃喀布尔盆地,以一万守军分头驻守丹巴和巴米扬两个隘口
4

【萨珊本纪】
库斯洛二世不得不放弃喀布尔盆地,率军撤回巴克特里亚,并安置阿富汗沙统治丹巴隘口和巴米扬,为伊朗戍边。同时,马尔丹沙见此,也劫掠了加兹尼和加兹德的人口南下。这样一来,大部分喀布尔斯坦沦为交战区的白地。
因为到最后伊朗也未和犍陀罗议和成功,沙赫沙打算这么宣传:
1.伊军大胜,歼敌数万,犍陀罗人瑟瑟发抖
2.伊军小胜,巩固边疆
3.此役不做不宣传
2

【萨珊本纪】
凯旋途中,库斯洛二世通过多次亲征的经历,想到一个问题,伊朗如今幅员辽阔,外藩众多,尤其是东方和东南方军政事务繁多,泰西封距东方各地极远,来去十分不便,且有时候东方爆发战事,消息走皇家御道快马传递也需要小半个月以上,容易贻误战机,遂萌生了建立新都城,协调东西的念头。经讨论,大部分大臣反对,主要问题在于两处,一个是营造新都耗费巨大,迁移人口和政治转移又很麻烦,另一个是从前朝阿尔沙克至萨珊历代先帝,定都泰西封的根本用意在于防备罗马,以西方为主。对此,沙赫沙决定:
1.维持现状,东方羁縻为主,主要盯住罗马
2.决定营造新都,开始侧重东方
1

【萨珊本纪】
597年初,沙赫沙凯旋归来,泰西封再次举办庆典,祝贺大胜。科威特的情报网传来消息,因加萨尼势力范围发生内乱,京戴部族开始入侵加萨尼,罗马人并未干涉,因此京戴势力大幅扩张。沙赫沙决定:
1.默许
2.干涉,拆分京戴为东西两部
2

【萨珊本纪】
伊军立刻出动,抵达库斯洛希德,并派遣使者威压,京戴部族于是分裂,氏族首领保留京戴在东北阿拉伯的旧领土,其族亲在另一批贝都因头人推举下统治加萨尼旧疆。新分割出来的京戴和加萨尼都接受伊朗管束,名义上伊朗的势力范围直抵约旦河的犹太行省。
沙赫沙决定:
1.很满意
2.认为京戴识大体,派人给与赏赐
2

【萨珊本纪】
伊朗在北阿拉伯影响力的急剧扩张果然引起了罗马警惕,罗马外交官抵达泰西封,请求伊朗方面对京戴兼并加萨尼残部一事做出解释。库斯洛二世提前从布置在叙利亚的间谍那里得知,罗马正在色雷斯和蛮族激战,西部国土也很不太平的样子。于是决定:
1.态度强硬,不准罗马干涉伊朗内政
2.态度柔和,给罗马方面让一个台阶下,允许他们对新加萨尼施加影响力
2

【萨珊本纪】
库斯洛二世勉强用外交迂回,让罗马和伊朗的关系得以维持。
沙赫沙的长子小库斯洛今年九岁了,他现在十分聪慧伶俐,对大部分宫廷教育内容都表现出极大的天赋,但身体十分孱弱,总是病恹恹的。沙赫沙打算:
1.让他均衡发展
2.侧重发展他的反应能力
3.侧重培养他的文化水平
2

【萨珊本纪】
<密什那编撰完成>
8月,巴比伦传来消息,当地的犹太拉比们经过长达十年的编撰和整理,完成了犹太教大经《密什那》,此书成为世界犹太人最重要的经书,巴比伦也成为了更加重要的圣地。巴比伦犹太首领,已故希琳王妃之父,邀请沙赫沙前去参加犹太人自费发起的庆典。沙赫沙:
1.欣然赴约
2.婉拒,派遣代表即可
1

【萨珊本纪】
<巴比伦的新发展>
库斯洛二世抵达巴比伦,受到了犹太社区的热烈欢迎,因为多年来,犹太人在伊朗并未遭受宗教迫害,过着和平和宽容的生活,相比他们故土加利利的犹太人,则遭受着数百年来罗马基督教会的严酷打压和歧视,所以一直有犹太人陆陆续续迁徙到伊朗,目前著名的犹太聚居点有巴比伦、苏萨、库斯洛希德、斯帕罕。此次《密什那》编撰完成,恰好赶上罗马正在对犹太行省进行宗教审查,大拉比预计会有更多犹太人移民到巴比伦,而这里的基础设施可能跟不上,希望得到了王室的赞助。对此,沙赫沙:
1.表示王室现在没余钱,但会继续宽容对待犹太人
2.答应持续十年拨款援助巴比伦扩建,希望犹太人创造更多工商业税收
2

【萨珊本纪】
沙赫沙因其慷慨解囊,再次得到犹太人的拥戴,拉比们纷纷拿出圣经,表示沙赫沙就是传说中解放巴比伦之囚的居鲁士大帝的转世,并愿意自发到处宣传此事。沙赫沙:
1.欣然接受
2.宣传是好事,王室派人协力
1

【萨珊本纪】
回到泰西封之后,军事顾问万达德病逝,享年82岁,他临终前留下遗嘱,推荐了他的女婿沙欣,并表示沙欣跟随他打过硬仗,包括击毙达头可汗的那次大战,又长期在不死军担任要职,十分忠勇。沙赫沙知晓沙欣作为万达德的女婿,属于小贵族势力,并非几大势力的成员,政治背景很是清白。于是决定:
1.重用沙欣为军事顾问
2.提拔沙欣为不死军统帅
3.让沙欣到西部前线担任副手,准备接替年迈的巴斯塔姆
4.让沙欣到北部前线担任副手,准备接替年迈的巴赫拉姆
2

【萨珊本纪】
年关将近,沙赫沙和国库总管讨论财政,发现未来几年的开支已经没有盈余,或是因为抚恤烈士,或是为了补充常备军缺口,或是为了修缮边境长墙,或是为了赞助巴比伦发展,总之,如果不发生意外,未来几年国库收支都完全平衡。考虑到沙赫沙曾经被迫中止了远洋探索活动,沙赫沙打算:
1.就这样吧
2.未来几年加农业税,以筹备资金进行航海活动
1

【萨珊本纪】
——库斯洛二世&第五章完——
伊朗在武力征讨犍陀罗,拿下兴都库什山的隘口之后,即已经确保巴克特里亚的边防安全,喀布尔斯坦沦为白地,成为伊朗和犍陀罗的战争缓冲带。京戴的扩张和分裂,又证实了伊朗对北阿拉伯的绝对影响力依然存在,巴比伦的发展更是意外之喜,黄金时代还在持续,蒸蒸日上的伊朗和隔壁内忧外患的罗马形成鲜明对比,贵族和平民都坚信,伊朗和罗马的差距,从未像这个时代一样小,伊朗距离光复古代波斯帝国的荣光,也从未像这个时代一样近。


——地图:伊朗沙赫尔——


——地图:间谍从安条克搞到的罗马形势——

离线 Leorarity

  • Peasant
  • 帖子数: 19
  • 苹果币: 0
Re: 【群录】萨珊本纪
« 回帖 #24 于: 2019-09-26, 周四 12:17:40 »
【萨珊本纪】
——库斯洛二世&第六章——
公元598年,两位嫔妃为沙赫沙分别生下公主,命名为布兰和阿扎米多赫特。不久后,布置在泰西封宫廷的间谍作出汇报,称北方大元帅巴赫拉姆派遣了三次使者和太妃接触,又和泰西封的大维齐尔提尔、国库总监温杜维接触。对此,沙赫沙:
1.不以为然,大概是他们私交比较好
2.严密监控上述几个人
3.觐见并质问太妃
4.召见提尔并质问
2

【萨珊本纪】
经过强化监视,沙赫沙发现之后一段时间里,只有国库总监温杜维的府邸还有北方来的人拜访。温杜维是西方大元帅巴斯塔姆的弟弟,来自米底的伊斯帕布丹家族,而巴赫拉姆来自阿萨基亚的米赫兰家族,这两个都是帕提亚系的顶级大家族。沙赫沙决定:
1.继续以静制动
2.立刻召见温杜维质询
3.立刻派人抓捕温杜维
2

【萨珊本纪】
<温杜维·伊斯帕布丹>
这位能干的国库总监见自己被沙赫沙召见,十分惊恐,库斯洛二世一番质询,温杜维立刻和盘托出内情,称自己的确见过巴赫拉姆的使者,但其一巴赫拉姆是在串联大臣们来反对先帝强推的不得人心的牧师制度,其二自己明确拒绝了合作请求。对此,沙赫沙:
1.选择相信,奖励温杜维,并开始派人前往北方调查巴赫拉姆
2.不信,关押温杜维,并开始调查巴赫拉姆
3.于是决定就此召开朝廷会议,讨论牧师制度合理性
1

【萨珊本纪】
温杜维得到了褒奖,而后沙赫沙开始调查巴赫拉姆。期间,巴赫拉姆果然上奏,他提出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阿尔巴尼亚的牧师严重干扰了地方军政事务,并和非伊朗族裔的土地贵族屡屡发生冲突,此外,他在奏疏里提出,先帝强行推动牧师制导致北方存在大量权责不分的情况,以及对伊朗政权存在怨恨的德赫干,因此他建议为了北方边防安宁,在北方三省废黜牧师制。对此,朝野哗然,大部分贵族都十分支持。沙赫沙:
1.强行搁置讨论
2.反驳,坚持牧师制度
3.认可,特许北方撤销牧师制
2

【萨珊本纪】
库斯洛二世凭借自己这几年积攒的军事威望,强压住了朝臣们的争议。随后,一份特殊的间谍报告,称巴赫拉姆曾在过去几年君主外出作战时,多次向母上太妃赛达进献男宠。考虑到此,沙赫沙决定:
1.维持现状
2.搜罗巴赫拉姆的罪状,试图剥夺他的地位
3.派人带着厚礼前往北方安抚巴赫拉姆
3

【萨珊本纪】
库斯洛二世出人意料地派遣了使团,带着厚礼前往弗拉斯帕安抚老元帅巴赫拉姆,使团奉命说明不能撤销牧师制度的各种理由,并带回来了巴赫拉姆的口信,其支持沙赫沙的决策,但还是就一些自相矛盾的历史遗留政策可能对伊朗基层带来不和谐表示担忧。沙赫沙于是召见温杜维和提尔,两人态度接近,尤其是提尔,作为牧师制度缔造者亚伦的学徒,他也承认当初先帝急于制衡德赫干,是完全撕毁了神王对德赫干的三代承诺。对此,沙赫沙决定:
1.负重前行,大家都勉为其难吧
2.认为这可能是一个稳定隐患,决定派遣巡查团
2

【萨珊本纪】
<胡齐斯坦和麦达因的对立>
以王畿周边最为富饶的胡齐斯坦和麦达因,作为首批巡视组的驻地。很快,沙赫沙就得到了反馈,派驻地方的牧师的确有效完成了收税和征兵的工作,也很协调地方关系,但在地方拥有较多土地的德赫干过半不配合牧师工作,另有少半还和牧师多有对抗,不过都不严重,只停留在磕磕绊绊闹情绪的阶段,并未像巴赫拉姆奏疏里形容的那样夸张。沙赫沙:
1.于是放心
2.再派巡视组调查北方边疆
2

【萨珊本纪】
巡视组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归来,北方的情况严峻的多。亚美尼亚的使徒教会拥有土地,地方豪族也拥有土地,他们算是德赫干的另一种存在形态,并和泰西封派去的牧师冲突严重,可以说行政工作完全无法开动。阿塞拜疆的德赫干势力最强,土地兼并也严重,派去的牧师要么被架空,要么存在和德赫干勾结的情况。至于阿尔巴尼亚,因为安置了大量柔然和阿兰人,已初步游牧化,牧师制度名存实亡。对此,沙赫沙:
1.自打脸,主动提出在北方特许废黜牧师制度
2.君主岂能朝令夕改,只能默许巴赫拉姆暗中进行微调
2

【萨珊本纪】
年底,巴赫拉姆再次上书,请求结合北方实际情况,授权让北方地方人士担任牧师工作。这样既保留了牧师制度,实际上又缓解了基层对立。沙赫沙考虑一番后决定:
1.批准
2.认为不妥,婉拒
1

【萨珊本纪】
<黄金时代的风尚>
近十几年来,因黄金时代观念深入人心,且伊朗国力强盛,内外臣服于泰西封,所以贵族阶层生活日益奢靡,从宫廷的嫔妃、王子和宗室,到几个派系的大贵族、文官领袖、宗教首脑,包括一些通过赛里斯商路暴富的商人,也都以铺张浪费和斗富为荣,当然了,沙赫沙本人也很奢靡。对此,库斯洛二世:
1.认为不好,进行批评
2.认为不好,先进行自我批评,然后批评
3.认为这是盛世气象,趁势派人开始宣传伊朗复兴理念
2

【萨珊本纪】
虽然沙赫沙自我做起,稍微收敛了一些,但批评毕竟还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库斯洛二世决定:
1.毕竟这是风气问题,就保持批评态度,多加包容吧
2.认为应该暴力遏制,派遣特务开始严查腐败问题
2

【萨珊本纪】
第一批调查结果,是关于泰西封内部的,其中就有三人出现问题。
第一个是宗室成员扎达尔,沙赫沙的堂叔,神王的次子,凭借特殊身份和人脉网络,大肆接受来自富商和大臣的贿赂,并在泰西封郊外修筑豪宅和庄园,疑似豢养大批娈童。
第二个是国库总监温杜维·伊斯帕布丹,财务能力出众,号称点石成金者,但疑似有贪墨国库的行为,证据不确凿。
第三个是大摩拜德拉赫拉特,作风腐化堕落,通过发布迎合大贵族和富人的宗教预兆而收取贿赂,拥有大批婢女和丝绸。
对于这三个突出份子,沙赫沙决定调查严办:
1.扎达尔
2.温杜维
3.拉赫拉特
(可多选)
1 3

【萨珊本纪】
对于扎达尔:
1.终生监禁
2.终生监禁,没收财产
3.没收部分财产以震慑
4.处决,没收财产
5.废为庶人,没收财产
对于拉赫拉特:
1.免职
2.免职,没收财产
3.没收部分财产以震慑
4.处决,没收财产
5 2

【萨珊本纪】
于是扎达尔被废为庶人,拉赫拉特被免职,两人都被没收了非法所得的财产。此事在泰西封引起巨大震动,随后有情报显示和扎达尔有姻亲关系的东方元帅阿亚图斯·凯伦利用职权非法聚揽了庞大财富,并在东方大搞奴隶贸易。对此,沙赫沙:
1.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2.派人严查
2

【萨珊本纪】
库斯洛二世派遣的特务在调查阿亚图斯·凯伦的腐败事件中走漏风声,这样引起了朝臣和军方的震动。黄金时代下每个人都有奢靡腐败的生活,大家的财产来源也都不干净,沙赫沙这打完苍蝇打老虎的姿态,令所有人恐惧。塔依尔王后劝谏沙赫沙对外作出公开表态,以平息国家各处的忧虑。沙赫沙决定:
1.君王之态度不能估测时,才最为强大
2.公开表态,只打击从今日开始的恶性腐败事件,过去的就都过去
2

【萨珊本纪】
(外交+1)
库斯洛二世及时的表态,缓解了因为猝然打虎引起的贵族不安,一定程度也遏制了日益失控的腐败和奢靡风气,因为伊朗最富有的几个大贵族自此开始收手,转而通过拿出一点小钱在自己故乡搞慈善赞助而被人称颂,形象逐渐好转,个别激进贪腐分子则成为了沙赫沙拿来树立反腐败的大旗。
一轮下来,加上之前没收查抄所得290万迪尔汗(金币)的巨款,沙赫沙打算:
1.全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2.存一半,剩下的可以拿来赞助一次小型远航
3.全部拿来赞助两次远航或者一次大规模远航
2

【萨珊本纪】
<赞助舰队>
沙赫沙再次拿出1.400.000迪尔汗赞助远航,筹措了八艘中型远航桨帆船,并配置了一等一的水手,雇佣了顶级的航海士。库斯洛学院的几名地理学家请求加入团队,沙赫沙:
1.批准
2.以航海危险,担心他们的损失而拒绝
1

【萨珊本纪】
<惊喜收获>
出航的八艘船,等到新年伊始的时候,抵达库斯洛希德的只有一艘,还破破烂烂的,据幸存者说,他们沿途收获的物资和宝物也大都在风暴中丢失,只带回来了一份标注有相对安全航线的海图,以及地理学家绘制的南方大陆海岸地形图,还有两大箱,分别是乳香和罗望子,都是南方大陆的特产,属于很值钱的那种药材,随行的学者全部遇难。沙赫沙大喜,问询南方大陆宜居度,船长表示那边十分炎热,大部分沿海区域潮湿多雨林,居住条件苛刻,但和当地黑人城邦贸易的航路现在是可用的,只是沿途风暴多,事故率高,所以估计在前往赛里斯的海上贸易大发展的今天,民间自发南下贸易的积极性可能不大。沙赫沙决定:
1.拿出剩下的钱,鼓励民间前往南方大陆贸易
2.拿出剩下的前,赞助民间前往南方大陆垦殖
3. 那先这样,赏赐归来者,保存并公布海图,期待民间贸易兴起
3

【萨珊本纪】
(解锁“南方航路”)
南方航路海图、南方大陆海岸地理情况记录都被誊抄后保存起来,内容则公示到民间,以鼓励自发的贸易和垦殖活动。这件事也被记述到皇家档案中,成为库斯洛二世的丰功伟绩之一。
新年伊始,小库斯洛12岁了,身体依然羸弱,但因出色的天分,在骑马和射箭上也小有长进,但他的智力和学识发展迅速,远强于同龄人。沙赫沙决定安排他:
1.开始学习修辞和外交术
2.战争艺术
3.财务管理和统治之道
4.宫廷斗争的技术
5.浩瀚的古代文学作品以及历史知识
4

【萨珊本纪】
诺鲁孜节之后不久,被软禁的王太后茱莉亚郁郁而终,享年68岁。沙赫沙:
1.低调处理葬礼,避免引起是非
2.高调举办安葬仪式,以拉拢基督徒
1

【萨珊本纪】
茱莉亚低调的离去,追随和她一样信奉景教的先帝去了。
不久后,阿巴耶斯坦前线发生变化,据老元帅巴斯塔姆的秘密报告,罗马人大规模撤走边境驻军,导致面对伊朗的防线空空荡荡。据布置在叙利亚的庞大间谍网络证实,罗马人的确有在安条克的塞琉西亚外港以及退罗港大规模运走罗马军队。沙赫沙决定:
1.派遣外交官问询罗马叙利亚地方政府
2.对此不感兴趣
3.立刻集结大军到阿巴耶斯坦,准备袭击罗马
2

【萨珊本纪】
——库斯洛二世&第六章完——
库斯洛二世鉴于伊朗和罗马签署有长期和平协议,于是未表现出对罗马方面情报的兴趣,此事于是未再被提及。
这段时间以来,随着沙赫沙主导反复,倡议改变生活作风,在伊朗上层社会取得一部分进展,并因开拓南方航路而被人称颂,伊朗的黄金时代还在延续。

离线 Leorarity

  • Peasant
  • 帖子数: 19
  • 苹果币: 0
Re: 【群录】萨珊本纪
« 回帖 #25 于: 2019-09-28, 周六 19:59:50 »
【萨珊本纪】
——库斯洛二世&第七章——
公元599年冬,麦达因各地的基督徒都开始举行仪式,似迎接基督教历的第六百年到来,宫廷里的叙利亚系文官们也都在闲聊中提及此事。沙赫沙打算:
1.入乡随俗,王室也举办一场仪式迎接新世纪
2.并不在意基督教历的东西
1

【萨珊本纪】
今冬格外寒冷,就连素来酷热的亚述里斯坦也有些凌冽的寒风吹过。景教徒们狂热地聚集在教堂前,祈祷新世纪的到来。一些牧师向信徒讲解千禧年危机和末日审判的理论,沙赫沙好奇地旁听,那牧师强调,耶稣降生的第七个世纪,将是千禧年危机的第一次预言,末日审判将会席卷耶和华造物的世界。对此,沙赫沙:
1.不以为然
2.十分惊恐,提问有无办法幸存
1

【萨珊本纪】
米底那边传来好消息,伊朗最著名的圣火坛(规模仅次于伊斯塔赫尔) 甘扎克的阿图尔·居什那什普圣火坛出现祥瑞——随着一只雄狮长眠于圣火坛外的花苑里,圣火突然熄灭,并在一天一夜后重新自燃,火光冲天,方圆数公里可见。因此,甘扎克的祭司们联名请求沙赫沙前往巡查。沙赫沙决定:
1.组织一次浩大的出访
2.派遣一个亲信代替自己去就行
3.派遣一位宗室王子代替自己就行
1

【萨珊本纪】
库斯洛二世的车队很快就抵达了甘扎克,沿途卢尔斯坦的山区白雪皑皑,米底更是寒冷异常。阿图尔·居什那什普的祭司们老早就在圣火坛外迎候,当地的牧师、德赫干以及负责军事马兹班也都在列。但镇守米底的北方大元帅巴赫拉姆未在场,据说他正在视察高加索长墙。沙赫沙:
1.与各级官员寒暄一下,了解一下工作情况
2.径直前往圣火坛,考察神迹祥瑞
1

【萨珊本纪】
牧师和德赫干是同一个人,他表示甘扎克的行政工作做得很好,税收和人力征募效率拉满。祆教教士则表示道德建设和正义主持工作也进行的不错。马兹班则表示治安和军事防患工作一切都好。沙赫沙:
1.于是前往视察祥瑞
2.问问他们对巴赫拉姆的评价
1

【萨珊本纪】
<阿图尔·居什那什普·火祠>
在祭司的陪同下, 库斯洛二世径直进入火祠,只见中央圣坛的烈火熊熊燃烧。周围的火把伫立着,形成拱卫效果。圣火发白,火焰轮廓毫无黑色烟雾,跳动的火苗上方是阿胡拉马兹达的浮雕,恍惚中似有扭曲。沙赫沙发问,这圣火烧了多久,祭司回答,除却祥瑞发生那次中断了一天一夜外,据历代祭司所传,是从古代阿特罗帕特尼王朝统治此地时就燃起的,少说也有九百年了。但是,沙赫沙并未看到这里和其他圣火坛有什么区别。
1.于是走过场一下就行
2.追问有无其他祥瑞
1

【萨珊本纪】
视察完火祠,沙赫沙又听说甘扎克有人传闻,居鲁士大帝将会降临,带着伊朗人征服世界。对此,沙赫沙:
1.大喜,派人将之与自己附会
2.怀疑这是犹太人传过来的消息,不以为然
2

【萨珊本纪】
此次出访甘扎克,本地军政最高统帅巴赫拉姆却未来迎接,沙赫沙略有不满。
1.派人前往北方前线给巴赫拉姆阴阳怪气一波
2.派间谍前往调查巴赫拉姆的实际情况
3.相信巴赫拉姆忙于军务,于是转而欣慰
3

【萨珊本纪】
回到泰西封不久后,新年来临,即基督教历600年。
潜伏在叙利亚那边的间谍很快钓到了一条大鱼,据说叙利亚总督的贴身秘书被收买成功,愿意作为有限的线人提供情报,但要价很高,间谍网络于是申请资金。沙赫沙决定:
1.省着点,先不收买了
2.拨款100,000迪尔汗用以长期收买此人
3.让他们试试看能否直接和叙利亚总督搭上线,要多少我给多少
2

【萨珊本纪】
据悉,对叙利亚总督的秘书的收买工作很顺利,对方已经开始分批传递情报。第一批送达泰西封的机密文件是关于两份罗马军事调动指令。
[……所以请尽快将大部分战力通过安条克运送到新罗马,以支援对阿瓦尔人的战事……]
[……波斯人与我国近来亲善,可以大胆放空,必要时可以加税,征募民兵以拱卫边疆……]
对此,沙赫沙:
1.拿来和朝臣讨论
2.私下自己分析,认为罗马兵力不足,是突袭的好机会
3.私下自己分析,认为罗马内外交困,是裁军的好机会
4.私下自己收藏,继续观察形势
4

【萨珊本纪】
塔依尔又生下一子,名 塔赫马斯普
宫廷会议上,温杜维汇报称,去年伊朗内地粮食收成很好,农税、人头税、关税、外藩贡品加起来略高于开支,盈余200,000迪尔汗,盈余水平恢复到沙赫沙继位初期的水平,纯收入比起沙赫沙继位初期增加一成,国家蒸蒸日上。大家纷纷道贺。算上这笔钱,国库有1,600,000迪尔汗,沙赫沙打算:
1.继续存着,以备不时之需
2.开始花钱(进一步讨论)
2

【萨珊本纪】
<公元600年·伊朗财政工作会议>
于是温杜维列出了一系列清单,都是花钱的项目,大维齐尔提尔和叙利亚系的文官也给出建议。其中包括:
&改进水利设施(800,000-1000,000)
&拓建皇家御道(500,000-700,000)
&改善军备(600.000-800,000)
&修建更多边境堡垒群和长墙(500,000-1,600,000)
&推广利润很高的库斯洛豆(300,000-1,000,000)
&扩大对外间谍网络(200,000-400,000)
&修建奢侈的皇家园林(800,000-1,000,000)
对此,沙赫沙决定选择:
1.自由搭配
2.还是存进去吧
1
军备80 豆子30

【萨珊本纪】
关于改善军备的思路,大致有两种,一种认为应该提高士兵的后勤供应力度和待遇,以提振士气且便于强化纪律。另一种认为应该提高士兵的装备水平,尽量往传统意义上的罗马步兵看齐。鉴于投入有限,沙赫沙倾向于:
1.提高后勤水平
2.提高装备水平
1

【萨珊本纪】
东方传来消息,图兰叶护可汗因伤势过重而死,其子罗也各设继位,称“拔汗那叶护可汗”,派人带着贡品来到泰西封请求册封,并希望得到授权以获得东方军的全力配合,以发动一场针对西突厥内部敌对势力的战争。沙赫沙:
1.给与册封,给与授权
2.给与册封,但不授权战争援助
1

【萨珊本纪】
<康居-楚河系列会战>
5个月后,东方传回捷报,东方军和拔汗那叶护可汗的联军在康居、楚河各地连续作战,多次击败不服拔汗那叶护可汗的西突厥部族,总计歼敌超过三万五。但系列会战中,拔汗那叶护可汗损失超过一万,伊军损失二万,河中驻军为之一空。好在此次系列会战之后西突厥各部族已人力枯竭,基本全部服从罗也各设的号令,丝绸之路完全在伊朗影响力保护之下。东方大元帅阿亚图斯·凯伦申请拨款抚恤烈士(20万),重建编制(100万)
沙赫沙决定:
1.全部批准,鉴于国库不够,征税一波
2.全部批准,鉴于国库不够,重建军队分三年完成
3.批准抚恤,鉴于东方平稳,只重建一万人即可(省出维护费)
4.批准抚恤,鉴于东方平稳,裁撤这两万编制(省出维护费)
5.全部驳回(省好多钱)
2

【萨珊本纪】
<收入不足>
新年,据温杜维汇报,本次财政盈余高达30万迪尔汗,刚好全部用于重建东方军,明年还需要再投入40万即可完成。但沙赫沙认为财政收入明显不够抵支出,问及改进措施,温杜维表示目前最大的改进空间无非就是库斯洛豆创造的关税效益和巴比伦扩建完成后工商业者的人头税变多,但还需要好几年才能见效。沙赫沙决定:
1.忍一忍
2.提高农业税比例
3.提高工商业人头税比例
3

【萨珊本纪】
按照温杜维的预测,把人头税水平提高一个档次之后,明年可以提高1-2成收入,但可能会挫败工商业行会的积极性。
诺鲁孜节过后不久,罗马派遣外交官抵达泰西封,提出雇佣军协议,即罗马出钱雇佣一批可靠的伊朗常备军,然后接受罗马调遣作战,持续一年。报酬方面,罗马愿意提供一万人二百万迪尔汗。对此从未出现过的情况,沙赫沙:
1.批准
2.漫天要价
3.婉拒
1

【萨珊本纪】
经过一番讨论,罗马雇佣了伊朗西方战区的一万优质轻骑兵,并支付了二百万迪尔汗的佣金。刨去重建东方军缺损编制的40万,还剩160万存入国库。
西方这么一调,兵力立刻不足,巴斯塔姆建议从东方调兵到西方。沙赫沙决定:
1.批准,调遣一万人过来
2.认为西方安全,不急
1

【萨珊本纪】
巴斯塔姆麾下的一万轻骑兵随着罗马外交官进入罗马境内,他们理论上可以和伊朗派赴罗马的间谍保持联络,但不能确保联络的稳定性。
大臣们对罗马高价雇佣伊朗士兵十分不解,纷纷认为罗马人算术不行,做亏本买卖。沙赫沙认为:
1.罗马人蠢
2.这是天赐的赚钱机会
3.觉得罗马可能需要伊朗的骑兵
4.推测罗马战事十分吃紧,导致大批训练有素的常备军被歼灭而来不及重建
4

【萨珊本纪】
沙赫沙认定罗马面临着严峻的战事,所以如此。
不久后,叙利亚方面的间谍送回情报,称罗马人直接运送一万伊朗骑兵从安条克前往了塞萨洛尼基,而非君士坦丁堡。另外,线人送回了新的情报。
[……国库紧凑,我们不得不花费重金从该死的波斯人那里雇佣骑兵,但愿这些头脑简单的野蛮人能在色雷斯帮上忙,东方驻军务必做好治安工作……]
[……财政无力支付,叙利亚地方强征东方教派和犹太人财产,外交官抵达安条克时拿上钱去支付佣金,不用考虑异端和异教徒的死活……]
对此,沙赫沙决定:
1.私藏研究
2.和大臣讨论
1

【萨珊本纪】
<百年未有之变局>
沙赫沙一个人思考着:如果这几年从叙利亚过来的情报,以及线人提供的信件都属实的话,那么罗马就是陷入了十分窘迫的财政和军事困境,可以说是几百年来最衰弱的时刻,而恰逢伊朗黄金时代,两国差距日益减小,甚至可以说敌弱我强,这显然是攻占人口稠密而城市密布的叙利亚,以及埃及、安纳托利亚,把罗马逐出亚洲的绝佳机会。
想到这里,沙赫沙流了口水,决定:
1.以和为贵,继续观察形势变化
2.有备无患,有计划的把小部分战区兵力往西部边界集结
3.开始准备,把各战区大量兵力投送到西部来
4.背刺,趁着罗马人完全麻痹时,今年就发动突袭战争
2

【萨珊本纪】
——库斯洛二世&第七章完——
库斯洛二世把握住百年未有之变局,积极调动三个战区的兵力各一万到西方部署,确保阿巴耶斯坦有六万可用的常备军,加上近在咫尺的王畿一万不死军,伊朗可以说是做好了战争准备工作。
现在伊朗对罗马优势很大,叙利亚、犹太、奇里乞亚各地部署有数百间谍,有资历的线人收买了若干,持续为泰西封提供罗马的东方战略情报,高效运转的叙利亚文官集团为伊朗提供税收和后勤保证,加上犹太人口口相传的故事,以及甘扎克的祥瑞事件,越来越多的伊朗人相信伊朗即将完成史诗级的荣光复兴。

离线 Leorarity

  • Peasant
  • 帖子数: 19
  • 苹果币: 0
Re: 【群录】萨珊本纪
« 回帖 #26 于: 2019-09-28, 周六 20:09:48 »
【萨珊本纪】
——库斯洛二世&第八章——
公元602年,新年的财政情况十分乐观,因为对工商业者加征了人头税,去年的盈余达到220万迪尔汗之多,这其中也有第一批新增的库斯洛豆出口带来的关税收益。派赴罗马的雇佣军还没有更新的消息,但潜伏在叙利亚的间谍带回的消息表明,罗马前线战事似乎有所好转,乐观主义的氛围出现,当然,线人没有提供新信息。
沙赫沙在御前财政工作会议上决定:
1.非常时期,收入全部存起来
2.进行一波投资(进入规划环节)
1

【萨珊本纪】
新年过后不久,北方传来噩耗,大元帅巴赫拉姆·米赫兰病逝在希尔凡的前线要塞里,享年70岁。因其一生勇猛而恪尽职守,被贵族们称作“楚宾”。其家族成员在阿萨基亚的拉伊拥有地产和权势,且由子嗣在北方军中服役。沙赫沙决定:
1.高规格悼念,并着重拔擢其家族子弟
2.高规格悼念
3.按照常规派人慰问即可
2

【萨珊本纪】
<北方元帅人选>
关于巴赫拉姆的继任者,即镇守阿塞拜疆、亚美尼亚、阿尔巴尼亚三地的北方大元帅,沙赫沙结合各位大臣的推荐名单,以及各地将领的表现,决定选择:
1.在南方历练中表现出色的青年将领格拉兹·米赫兰
2.在突袭巴米扬战役中表现出彩的亲信青年将领法罗赫·伊斯帕布丹
3.不死军统帅沙欣
4.沙赫沙的大舅子,亚美尼亚实权派大佬斯慕帕特·巴格拉图尼
5.呼罗珊-帕提亚系的军事大佬尼兹赫特·卡纳朗吉扬
2

【萨珊本纪】
<南方元帅人选>
格拉兹·米赫兰赴任北方之后,其原本的辖区南方空缺了元帅职务,相比而言,南方战事少,敌人弱,还有海军协助,目前已治安工作和剿匪为主。沙赫沙决定后继人选为:
1.某个新进的波斯系宗室旁支
2.在突袭巴米扬战役中表现出彩的亲信青年将领法罗赫·伊斯帕布丹
3.不死军统帅沙欣
4.沙赫沙的大舅子,亚美尼亚实权派大佬斯慕帕特·巴格拉图尼
5.呼罗珊-帕提亚系的军事大佬尼兹赫特·卡纳朗吉扬
6.已故的军事顾问万达德的孙子沙普坎
2

【萨珊本纪】
同一年,大维齐尔提尔病逝,享年67岁。作为百官首脑的提尔兼具叙利亚文官身份和祆教徒两重身份,是亚伦的门徒。继任者将是:
1.大舅子,亚美尼亚实权派斯慕帕特·巴格拉图尼
2.叙利亚派系的大佬辛纳赫塔
2

【萨珊本纪】
<西方大国之乱>
本年11月,蛰伏在叙利亚的谍报网络传来十分令人震惊的消息,罗马帝国爆发军事改良,不满战争的色雷斯前线士兵哗变,在百夫长福卡斯带领下进入君士坦丁堡,攻杀了罗马皇帝莫里斯一世,福卡斯自立为帝。目前罗马各地军政大佬均不承认福卡斯合法性,罗马内乱一触即发,而且罗马还处于和其西北方游牧-蛮族作战的状态中。线人尚未提供情报。骑兵佣兵也没有消息。
对此,沙赫沙决定:
1.立刻召集朝臣讨论
2.私下作出决策
1

【萨珊本纪】
<机遇还是变乱>
“罗马药丸?”
这是朝臣们的集体呼声。西方大国的动乱,令伊朗高层十分狐疑,大家既觉得这是打败宿敌的契机,又因为长达百余年的间歇性睦邻友好而对罗马崩乱之后的世界局势产生担忧。但整体上,大部分贵族倾向于早做准备——即军事干涉行动的准备。沙赫沙:
1.倾向于军事干涉,开始进行部署
2.倾向于保持中立
3.倾向于睦邻友好,大力援助罗马方面
1

【萨珊本纪】
<暴风雨前>
“此乃千年未有之机遇,正是伊朗沙赫尔复兴的世代。”
朝臣一致赞同武力干涉的决策,大家讨论部署细节。首先是干涉对象,沙赫沙倾向于:
1.拉拢罗马地方大佬,打击福卡斯政府
2.拉拢福卡斯政府,协助剿灭罗马叛乱
2

【萨珊本纪】
再就是间谍布置工作,既然大战将至,就需要进行更大规模的扩建,以应对战事提升后的强度。沙赫沙倾向于:
1.小幅提升间谍网络强度,依然注重叙利亚
2.大幅提升间谍网络强度,依然注重叙利亚
3.大幅提升间谍网络强度,并分散力量到安纳托利亚和犹太
3

【萨珊本纪】
此举花费了近90万迪尔汗,之后是军事讨论。大部分贵族认为应该临时征募一大批边疆部落民作为攻城、占地的主力,以应对罗马广阔的国土。有主张征募二万的,有主张征募四万的,还有主张征募六万的。温杜维解释说,差不多每征募一万人需要五十万迪尔汗,现在国库还有二百九十万迪尔汗。沙赫沙决定:
1.征募一万
2.征募二万
3.征募四万
4.征募六万
5.不需要
6.直接强征壮丁,不花钱
3

【萨珊本纪】
经过长达一年的备战和准备工作,到603年的地9月,伊朗已经集结了四万部落军抵达尼尼微-辛贾尔一带的边区,其主要有亚美尼亚边民、库尔德牧人、德莱木山民组成,纪律性较差,但比一般的伊朗步兵更加吃苦耐劳,且对山地地形适应性更好。
另一方面,对奇里乞亚和安纳托利亚腹地的渗透工作进展很快,备受卡尔西顿教会打压的地方教会纷纷愿意拿钱办事,提供信息和地图。犹太方面更是效果显著,大批在基层拥有影响力的犹太行会大佬自带干粮为伊朗王师提供情报,只求伊朗能驱逐罗马人,重建第三圣殿。
此外,派赴罗马的一万骑兵归来,还剩下三千人左右,温杜维立刻从国库拿出70万迪尔汗重建,只需要几个月即可补充完毕。
但现在唯一的问题是,既定计划是打出为福卡斯剿灭叛乱军的名义进入罗马,但目前为止,虽然各地军政大佬和福卡斯多有对立,但尚无人跳出来叛乱。因此,沙赫沙打算:
1.派遣外交官去君士坦丁堡,要求福卡斯接受伊朗的“协助剿匪”
2.再观望观望
3.不如转而打出为莫里斯一世报仇的旗号发动进攻,诱导罗马地方实权派闹事
2

【萨珊本纪】
伊朗按兵不动,在阿巴耶斯坦聚集了超过十一万大军。很快,罗马外交官抵达泰西封,受福卡斯皇帝命令,前来质问伊朗在两国边境大规模集结军力意欲何为。沙赫沙决定:
1.正面回应,这是伊朗例行演习
2.表示伊朗听闻罗马政局不稳,所以防患乱军攻入伊朗境内
3.这是伊朗内政,拒绝答复
4.直接扣押外交官,打出为莫里斯一世报仇的旗号开战
5.表示这是误会,立刻裁军,撤掉西面的大军
2

【萨珊本纪】
鉴于伊朗的回应十分强硬,罗马方面也作出对应姿态。不久后,情报网显示罗马把大批军队又调遣到了亚洲,安条克聚集了超过六万军队。据线人所说,福卡斯以屈辱性的条件结束了罗马和游牧民族的战争。但该死的罗马地方大佬依然没有人率先叛乱,这帮人光说不练,严重影响伊朗的既定决策。
这么一拖,就是大半年,温杜维担心财政在燃烧,毕竟四万部落兵也是要发工资的,建议如果暂时不打算打,就先裁撤了这四万人把。沙赫沙:
1.批准,毕竟谁知道要对峙多久
2.不必,继续这么拖着
3.不行,立刻以为莫里斯一世报仇的名义入侵罗马
2

【萨珊本纪】
<苦闷的对峙>
库斯洛二世力排众议,坚持维持大军在边境,以防不测。随后罗马和伊朗关系骤然恶化,和平协议名义上还在,但实际上已经成为齑粉。
公元603年的财报显示,因为调动起来的大军和新募的部落兵开支,本次盈余只有四十万迪尔汗。同时,王储库斯洛已经成年,他现在身体比起小时候好了不少,但依然比同龄人孱弱无力,但他智力突出,各方面的教育都取得很大成就,而且工于心计,对宫廷政治了若指掌。沙赫沙决定:
1.开始让库斯洛进入宫廷内阁工作
2.开始让库斯洛自由发展自己的班底
3.授予库斯洛一块小型封国进行历练
4.任命库斯洛参与情报系统的工作进行历练
5.任命库斯洛进入不死军系统参与工作进行历练
4

【萨珊本纪】
叙利亚情报网接触到一个叫做狄奥多西的人,他自称是莫里斯一世皇帝的私生子,希望得到了伊朗的帮助夺回他父皇的皇位,并愿意给与伊朗无穷的报酬。泰西封方面批示:
1.此人不可信,不与接触
2.保持接触
3.立刻把此人安全转移到伊朗
3

【萨珊本纪】
<狄奥多西·弗拉维乌斯>
很快,这个人被送到了泰西封宫廷里。库斯洛二世接见之后,感觉此人水平不高,能力也不出众,但反复自称自己是莫里斯的私生子,问题在于他还有追随者,是死心塌地的那种,虽然人不多。据追随者的说法,在叙利亚和奇里乞亚,也有很多农民和市民相信莫里斯私生子归来的传说。对此,大臣们普遍怀疑此人作假。沙赫沙认为:
1.此人作假,剁了
2.只要有人相信他是真的,那假货也就是真货,留着
3.不如用这个人作为筹码向福卡斯政府进行勒索
2

【萨珊本纪】
对于新收留的这个狄奥多西·弗拉维乌斯,库斯洛二世打算:
1.低调包庇,必要时再启用
2.以罗马皇帝的待遇供养,到处宣扬此事,以挑动罗马国内各派系的情绪
2

【萨珊本纪】
转眼来到公元604年,本轮财政盈余30万迪尔汗。据温杜维说法,麦达因的工商业和因为高税收,出现了小规模的破产情况,但因为库斯洛豆的推广大获成功,出口关税提振了收入水平,所以整体盈余还可以。
情报网显示,罗马军政大佬表面上都对这个所谓的狄奥多西·弗拉维乌斯不感兴趣,但叙利亚基层社会里已经出现对这个人的崇拜,乡村势力和游荡的土匪都蠢蠢欲动,开始暗中拥戴所谓的狄奥多西三世皇帝。但问题是,罗马在边境堆砌了七万军队,已完全不是当年放空的那种情况,最好的机会一去不复返。沙赫沙决定:
1.继续耗着,看谁先顶不住
2.机会不够成熟,不如裁撤部落军,并恢复人头税到中水平
3.立刻召集群臣,开始策划军事入侵行动
3

【萨珊本纪】

<战云>
最新的军事地图被送达泰西封的宫廷会议桌上,沙赫沙和大臣们讨论对此。目前已知罗马部署了五万人在幼发拉底河东侧的一系列新兴要塞里,一万人在西亚美尼亚山地的要塞里,一万人在沙漠枢纽巴尔米拉。
伊军则部署了七万人分布在梯次要塞群和幼发拉底河中游一带,由年迈的智将、西方元帅巴斯塔姆·伊斯帕布丹统帅。四万部落军部署在阿米达北部毗邻亚美尼亚山地的地方。格拉兹·米赫兰的二万北方军则在阿塔沙塔待命。
沙赫沙决定:
1.全 面 战 争(指多线正面发动攻势)
2.对各阵列进行不同任务指示(进行细节安排)
2

【萨珊本纪】

<具体部署>
对于各战区部队,沙赫沙的指示是:
西方战区主力:
1.固守阵地和要塞群
2.集中力量对罗马正面阵地发动攻势
3.同时进攻罗马正面阵地和巴尔米拉沙漠枢纽
对于布置在阿米达北部的部落军:
1.协同巴斯塔姆
2.协同格拉兹
3.分为两部分分别系统西方和北方
4.固守亚美尼亚山地
5.发动对罗马西亚美尼亚防线的攻势
对于格拉兹的北方军:
1.固守高加索长墙
2.入侵罗马东北方的特拉比松地区(西亚美尼亚的北面)
3.入侵西亚美尼亚防线
禁卫军:
1.协助巴斯塔姆的西方
2.协助格拉兹的北方
沙赫沙本人:
1.坐镇尼西比斯进行指挥
2.坐镇泰西封
3.直接前往指挥西方军
4.直接前往指挥北方军
5.直接前往指挥部落军
1 2 3 1 1

【萨珊本纪】
——库斯洛二世&第八章完——
公元604年5月,伊朗沙赫尔向罗马帝国递交宣战国书,正式提出为伊朗的老友莫里斯一世报仇、驱逐篡位者“暴君”福卡斯、为狄奥多西·弗拉维乌斯夺回皇位、除暴安良等一系列旗号,尽发王畿、西方、北方十四万大军出征,库斯洛二世亲自手持卡维战旗,乘坐御辇前往尼西比斯督战,伊军显赫的年迈智将巴斯塔姆、天才般的青年将军格拉兹都将活跃于此次大战役。
充满着对黄金时代大复兴的期待,伊朗士兵出发了。

离线 Leorarity

  • Peasant
  • 帖子数: 19
  • 苹果币: 0
Re: 【群录】萨珊本纪
« 回帖 #27 于: 2019-09-28, 周六 20:47:07 »
【萨珊本纪】
——库斯洛二世&第九章——
公元604年6月,伊朗大军分路对罗马发动进攻。沙赫沙·库斯洛二世亲临尼西比斯。目前战事主要集中在伊朗边境外围,补给完全无压力,对于各条战线的推进,沙赫沙下令:
1.按照既定计划,可以灵活变动
2.事无巨细,请示沙赫沙
1

【萨珊本纪】
<埃拉泽大捷>
6月,格拉兹指挥二万军突袭阿米达西北方的山地要塞埃拉泽,一举攻克,几乎毫无损失,并开始稍作休整。沙赫沙指示:
1.继续向马拉蒂亚推进,以包抄幼发拉底防线的罗马正面军团
2.汇合其他北方军尽快吃掉西亚美尼亚罗马军团
1

【萨珊本纪】
格拉兹率军向马拉蒂亚推进期间,沙赫沙指示巴斯塔姆:
1.维持不动
2.对罗马正面军团发动小规模袭扰
2

【萨珊本纪】

<袭击马拉蒂亚>
埃德萨地区的罗马军团被巴斯塔姆的行动迷惑了,重兵把守要塞,从而导致马拉蒂亚守军等不到援军。7月,格拉兹率军开始攻坚马拉蒂亚。

【萨珊本纪】
格拉兹率军二万强攻马拉蒂亚不成,但击杀城中绝大部分守军,推测守军还有一两千人,伊军自损两千多人。并还在围攻之中。埃德萨的罗马主力已经抽出身来,极可能派人前往救援马拉蒂亚。巴斯塔姆提议对埃德萨-哈兰要塞群发动一次强烈的攻势。沙赫沙:
1.采纳
2.否决,继续小规模袭扰
3.否决,让格拉兹后退到埃拉泽去
1

【萨珊本纪】
罗马在埃德萨和哈兰各留了五千守军,其余主力可能在北面的阿德亚曼、南方的卡里尼库姆,或者是前往救援马拉蒂亚,亦或是后退到幼发拉底河西面去了,都不好说。这两座要塞小而坚固,四面围住的情况下只能让一万人发动攻坚。巴斯塔姆倾向于围住,主力继续深入。沙赫沙:
1.采纳
2.认为太危险,主张就地攻坚,其余兵力进行掩护
3.留二万人攻坚,其余深入
1

【萨珊本纪】

<马拉蒂亚窘境和幼发拉底河大突击>
格拉兹再次攻坚被罗马人增援了兵力的马拉蒂亚,未果,自损四千,歼敌二千,因士气浮动,被迫停止攻城,就地休整,只能围住马拉蒂亚。
另一方面,罗马主力在分兵救援马拉蒂亚的同时,听说伊军大举向幼发拉底河推进,转而南下迎击。双方在幼发拉底河边的城市尼基普郊外遭遇。
伊军总兵力六万,其中战象190头,重骑兵一万,轻骑兵二万,步兵三万。罗马方面总兵力疑似三到四万之间,配置不明。目前罗军位于城东北方向的高地上,居高临下,而伊军处于城东的平地上,但却卡住了罗马人进入尼基普的路。沙赫沙决定:
1.就地扎营迎击
2.向南移动到平坦地带,避免被人利用高度优势
1

【萨珊本纪】

<尼基普之战>
8月初,会战在尼基普打响,帕布罗斯率领的罗马军向南推进,带着高度优势发动攻势,试图击退伊朗军,以打开尼基普的通道和补给线。
沙赫沙和巴斯塔姆开始布置阵列,步兵一字排开,轻骑兵被放置在两翼用于机动支援和侦查。
&一万不死军重骑兵被放置在:
1.后备位
2.右翼
3.中央先锋
&190战象被放置在:
1.后备
2.中央先锋
3.和步兵协同
1 3

【萨珊本纪】
随后是指挥官的部署:
&指挥官位置方面,沙赫沙本人位于:
1.后备
2.中军
3.和重骑兵在一起
4.和战象在一起
&巴斯塔姆·伊斯帕布丹位于:
1.后备
2.中军
3.和重骑兵在一起
4.和战象在一起
2 3

【萨珊本纪】
<战前顾虑>
布置完毕后,巴斯塔姆提出了他的意见,他观察地形,十分担心罗马人凭借高地落差,以弓弩和蝎弩进行火力压制,到时候伊军可能会面临很大的压力。因此他建议凌晨的时候伊军就开始发动进攻,爬山仰攻,以拉近距离,最好促成之后进行白刃战。沙赫沙:
1.采纳
2.坚信罗马人夺取补给通道很急迫,伊军只需要坚守即可
1

【萨珊本纪】
<清晨的会战>
太阳刚刚升起之时,伊军已经攀爬到了高地的几处缓坡,罗马方面立刻意识到了形势的变化,并作出姿态调整,开始发动远程攻击。沙赫沙决定:
1.步兵建立阵地,以弓箭还击,轻骑兵立刻仰攻敌人的弓箭部队
2.步兵建立阵地,轻骑兵游走在步兵附近,一起以弓箭还击
3.步兵和战象互相掩护着顶盾爬山,不还击,尽快进入白刃战
3

【萨珊本纪】
伊军仰攻而罗马袭扰的过程中,罗军的步兵和伊军步兵阵列完全对齐,而罗马方面缺乏大量轻骑兵支撑两侧宽度和视野,伊军的两翼显著开始铺展,有夹击罗马的可能性。沙赫沙决定:
1.轻骑兵两翼袭扰为主,不进行冒险
2.立刻出动重骑兵,配合轻骑兵进行侧翼打击
2

【萨珊本纪】
据悉,在步象协同过程中,左面阵列因为伤亡过大,战象受损严重而发狂,现在有十几头大象失控,摔死了象夫并开始践踏伊军步兵!但中央和右面阵列的战象凭借巨大的身躯,有效协助了步兵的仰攻和顶盾工作。沙赫沙下令:
1.从中央分兵援助左翼,消灭狂乱的战象
2.放弃左翼,中央和右翼尽快和罗马人白刃战
2

【萨珊本纪】

<大回旋>
随着伊军右侧翼的轻骑兵配合不死军发动猛烈冲锋,一举把罗马的左翼从整体阵列隔断,然后伊军中央和右面阵列同时发动攻势,整个阵线向东北倾斜。罗马方面停止了弩箭攻势,全部重步兵提盾上剑,准备白刃战。沙赫沙决定:
1.居中调度,安全第一
2.手持卡维,一线督战
1

【萨珊本纪】
<沙普坎的一击必杀>
伊军步兵拿着盾牌和战斧,穿着耐晒的头巾和皮甲发动攻势,和装备稍微好一点、手持长矛和剑盾的罗马步兵厮杀在一起。伊军士兵因为士气高昂,对罗马步兵阵列造成多处成功冲击,随后伊军战象出击,乱射的蝎弩重创罗马阵列,大象在缺口涌入,造成四处恐怖血腥践踏,罗马人肝胆俱裂,四处逃亡,阵列完全崩溃。同时,不死军从右翼大迂回杀到了高地中央,年轻的不死军骑兵长沙普坎手持连枷,带着亲卫们冲锋,一举击杀了正在盾卫士后面试图逃走的罗马军团长帕布罗斯,完全摧毁罗马指挥系统。
战场形势一边倒,罗马人四散奔逃或者投降,伊军正在追赶着敌人的残部。沙赫沙下令:
1.适当追击之后立刻进攻尼基普
2.大举追击,歼灭敌人生力军
2

【萨珊本纪】
<战场打扫>
伊军兵分两路,步兵协助控制左翼,消灭失控战象,轻骑兵发动倾力追击。经过一天一夜,几乎完全猎杀此役中的罗马逃兵,合计歼敌二万六万,俘虏四千人,下落不明五千人。伊军自损一万人,包括七千步兵和三千轻骑兵,以及30头战象。
巴斯塔姆大胆推测罗马在叙利亚已经没有生力军了,建议大举深入叙利亚腹地。沙赫沙决定:
1.采纳
2.北上协助攻克马拉蒂亚
3.东返协助攻坚埃德萨要塞群
1

【萨珊本纪】
<雀跃的超新星·沙普坎>
此役中,青年骑兵将领沙普坎——已故军事顾问万达德之孙,因带队右翼奔袭,且取得积极进展,手刃帕布罗斯·图埃尔而赢得了不死军士兵的崇拜,声名鹊起。沙赫沙决定:
1.授予勋爵,提拔为不死军二号人物
2.赏赐财宝即可
3.承诺将来作为新占土地的一方总督
1

【萨珊本纪】
<间谍:一条大鱼>
库斯洛二世指挥大军向西推进,沿途武力招抚罗马城市,收效显著。很快,当伊军抵达贝罗斯城——叙利亚北部经济政治枢纽——的时候,与蛰伏在叙利亚的情报系统取得了联系。据悉,因为伊军取得的胜利,叙利亚地方的权贵已经有人愿意拥戴狄奥多西·弗拉维乌斯了,其中最大的一条鱼,就是安条克牧首,他因为宗教分歧而备受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打压,已经和间谍沟通,承诺会争取打开安条克大门。对此,沙赫沙:
1.大喜,大军直奔安条克
2.主力奔赴安条克,分兵扫荡叙利亚各地
3.兵分多路,分别前往安条克、叙利亚乡村、南方的犹太、奇里乞亚
4.认为不一定靠谱,优先完全压制叙利亚城市和乡村
2

【萨珊本纪】
沙赫沙带着伊军主力三万多人抵达安条克城下,到了约定的信号发出后,却不见城门打开,估计牧首的行动失败了。沙赫沙决定:
1.那就先去攻占南面的柯里叙利亚
2.先退往贝罗斯建立在叙利亚的指挥大本营
3.继续围着
2

【萨珊本纪】

<贝罗斯会议>
库斯洛二世率军返回贝罗斯,在这里建立了前线指挥大本营。据悉,目前安条克有守军一万人,但因为有塞琉西亚外港运送物资,围困或者强攻都十分麻烦。叙利亚北部大片城市已经在武力胁迫下接受伊朗统治,埃德萨四座要塞虽未拿下,但被伊军完全包围,毫无出路。另一方面,格拉兹率军攻克了马拉蒂亚,并向着卡帕多西亚的首府凯撒利亚推进中。
沙赫沙决定:
1.现在占领区建立行政秩序,然后再做后续军事行动的决定
2.立刻发动新一轮军事行动
1

【萨珊本纪】
新投降的城市有自己的市长,乡村的确则有地方豪族和教会势力,他们大都默认了伊朗的存在,并未进行激烈抵抗,沙赫沙打算:
1.完全接收罗马在叙利亚的行政体系以表示安抚
2.试图把伊朗文官和贵族安插进入叙利亚的城市管理层
3.直接免除地方行政长官,改由伊朗-亚美尼亚人担任
2

【萨珊本纪】
在维持旧的行政体系情况下,又安插伊朗人进入叙利亚参与管理。对于新占领区的高层统治形态,沙赫沙认为:
1.扶持狄奥多西·弗拉维乌斯为新征服国土的领导人
2.名义上让狄奥多西成为新征服土地的领导,实际上让伊军和地方势力架空他
3.没必要遮遮掩掩了,直接把新土地并入伊朗沙赫尔
2

【萨珊本纪】
库斯洛二世初步构建完毕伊朗在叙利亚的行政模式,一个名义上叫做“罗马斯坦”的国家诞生了,狄奥多西·弗拉维乌斯担任皇帝,但伊朗的叙利亚派系文官大佬库特拉米担任宰相架空他,并把基层治理实权交给了各城市市长和乡村教会。据间谍汇报,罗马帝国方面把狄奥多西政权称作”伪罗马“。
随后不久,狄奥多西三世的追随者们蜂拥而至贝罗斯,前前后后来的土匪、沙漠强盗、地痞无赖和投机分子有六千多人。沙赫沙打算:
1.用他们维持地方治安
2.把他们编入攻坚炮灰部队随军出征
1

【萨珊本纪】
先前的一系列战役中,伊军损失了数万兵力,巴斯塔姆建议让大维齐尔和国库总监在泰西封想办法征募一批兵力,加派到前线。沙赫沙:
1.非常时期,要求后方尽快补全前线损失兵力,不计代价
2.非常时期,要求后方甚至多征兵力投送前线,不计代价
3.担心国库压力,要求后方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分批补充前线损失
1

【萨珊本纪】
等待援军并架空占领区行政的时候,沙赫沙从情报网络获悉,罗马军队在叙利亚-幼发拉底河战场的惨败导致福卡斯政府威望暴跌,其国内实权派大佬纷纷出来怒喷,福卡斯又在君士坦丁堡进行了一次镇压异己的军事行动,导致富人区血流成河。此外,前不久犹太的雅法-海法(加利利地区)发生起义,但被镇压,可见罗马在犹太还有维持治安的基础兵力。
沙赫沙决定:
1.继续打听消息,并等待国内援军抵达再做决定
2.事不宜迟,立刻南征犹太和柯里叙利亚
3.大举进攻安条克
2

【萨珊本纪】
<柯里叙利亚局势突变>
12月,沙赫沙亲率部分大军南下,沿途威慑胁迫罗马城市投降,并在月底进抵大城市埃美萨,受到当地阿拉伯市民的归附。随后获悉,犹太人再次起义,并成功割据海法港。另外据间谍汇报,京戴旁支的加萨尼王国突然袭击罗马边境,并把大马士革团团围住,整个柯里叙利亚和约旦河东岸乱作一团。沙赫沙决定:
1.立刻前往大马士革,接管攻坚主导权,避免此城被加萨尼人夺走
2.正好可以绕开大马士革的控制,火速南下进入犹太
2

【萨珊本纪】

据悉,犹太人二次叛乱,成功割据雅法和海法的整个加利利地区。伊军兵贵神速,大举推进到加利利附近。沙赫沙听说耶路撒冷有罗马犹太军团的一万五千守军。决定:
1.立刻包围耶路撒冷
2.首先进入海法和犹太人汇合
2

【萨珊本纪】
<加利利会晤>
605年1月,库斯洛二世率军抵达海法。当地犹太起义军立刻戒严周边地区,其领袖前来迎接伊军。当地的犹太拉比大肆宣传这是“居鲁士大帝的拯救之军”,并效仿圣经的故事,在迎接处搞了一个王座,即模仿古代居鲁士大帝坐在王座上宣布解放犹太人脱离巴比伦之囚。库斯洛二世见此:
1.欣然接受,并配合进行一次仿古play
2.要以自己的方式进入海法,并宣告犹太人的自由
1

【萨珊本纪】
<光荣时刻>
“摩西在上,这是以色列重生的前奏,是伟大的波斯帝王如闪电般归来的世代!库斯洛万岁!”随着犹太义军陷入狂欢,库斯洛二世开始考虑对犹太人的拉拢工作。据间谍提供的情报,加利利的犹太人谋求重建第三圣殿,复辟以色列国。对此,沙赫沙打算:
1.承诺实现犹太人所有夙愿
2.承诺将来会重建第三圣殿
3.承诺将来会帮助复国
4.作出虚假的承诺,到时候可以反悔
5.只是承诺会消灭宗教压迫,给与犹太人自由
2

【萨珊本纪】
<与犹太人联合行动>
据犹太人提供的情报,罗马除了在耶路撒冷布置有15000军队,埃及也是福卡斯政府的重点控制地区,不排除会有罗马军队从埃及支援犹太,而目前黎凡特山脉西侧的滨海腓尼基省完全处于罗马帝国控制下,什么时候多少人登陆,伊军都会是睁眼瞎。对此,沙赫沙决定:
1.立刻带着犹太人攻打耶路撒冷周边地区
2.把犹太义军带回叙利亚中北部,让不愿走的人蛰伏下来
1

【萨珊本纪】
<围攻耶路撒冷>
2月,三万伊军协同五千犹太义军进抵耶路撒冷外围,拔除外部据点之后,合围城市。耶路撒冷规模尚可,可以让一万六千人同时从四面发动攻坚。完成巨大攻城器械需要一个月,沙赫沙决定:
1.等一个月
2.小型器械就绪后立刻速攻
1

【萨珊本纪】
2月底,雅法的犹太人和伊朗间谍同时送来情报,称大批罗马舰队在加沙停泊,疑似来自埃及方向,并观察到加沙出现了超过四万罗马军队!
巨大攻城武器也就三五天内就绪,沙赫沙决定:
1.等,然后强攻
2.形势危急,带着犹太义军北返
3.出其不意地主动攻向加沙
4.暂时退回到海法的大营
3

【萨珊本纪】
——库斯洛二世&第九章完——
公元605年3月,沙赫沙亲率伊朗三万军协同五千犹太义军解除对耶路撒冷的包围,大举向西南的加沙转进,突袭立足未稳的四万罗马援军……
与此同时,巴斯塔姆在贝罗斯指挥另外二万伊朗军完全接管了黎凡特山脉东侧的叙利亚全境,埃德萨地区的四座要塞压全部投降,加萨尼阿拉伯人也完全围死了大马士革,叙利亚只剩下黎凡特山脉西侧的腓尼基海岸以及安条克未被伊朗拿下。
更北方,格拉兹率军势如破竹,攻克凯撒利亚,并大举入侵到奇里乞亚地区,但遭到激烈抵抗,于是进展放缓。
伊朗国内,温杜维和辛纳赫塔筹措了二万援军,据说已经进入了阿巴耶斯坦。

——北部战场——


——南部战场——


——地图:605年初罗马军事形势——


离线 Leorarity

  • Peasant
  • 帖子数: 19
  • 苹果币: 0
Re: 【群录】萨珊本纪
« 回帖 #28 于: 2019-09-28, 周六 20:56:05 »
【萨珊本纪】

——库斯洛二世&第十章——
三万多伊军快速逼近加沙,而加沙正在稳固阵地的罗马人兵力有四万之多,此外,耶路撒冷尚有守军一万多人。目前伊军的补给线十分漫长,从叙利亚的贝罗斯向南,狭长地进入加利利,然后至此。沙赫沙既然决定突袭立足未稳的罗马登陆部队,于是下令:
1.急行军之后直接对罗马人发动进攻
2.在加沙和雅法之间扎营休整两边兼顾
1

【萨珊本纪】
<加沙失利>
伊军发动了急行军突袭,但因为人数劣势以及支撑阵线的步兵数量远少于罗马军队,在初次冲击未打开局面,形成僵持之后,被罗马人反包围上来,沙赫沙凭借过硬的军事素养,立刻指挥军队后撤,退到了加沙北面三十公里的地方。此次行动歼敌七千,自损七千,但未能实现完全击败加沙敌人的目的。据悉,耶路撒冷的罗马军队大批出城列阵,意图不明,此外,巴斯塔姆派遣了援军南下,预计十五天内抵达雅法。沙赫沙决定:
1.此地战线太长,北撤
2.滞留在加利利等待援军
1

【萨珊本纪】
<戈兰高地>
4月,沙赫沙所部和部分犹太起义军北上,进抵戈兰高地,并与南下的巴斯塔姆军二万多人汇合。
军事情报显示,伊朗后续援军二万已经抵达贝罗斯,并在当地督促协军维持秩序和拱卫边界,来自埃及的罗马军已经进入耶路撒冷和守军汇合,兵力保守估计在五万多人。目前安条克以及滨海的腓尼基地区都没有被伊朗拿下,沙赫沙打算:
1.暂时停止攻势,回到贝罗斯控制全局
2.召集贝罗斯的军队南下,再次进攻犹太
3.翻黎凡特山脉进攻滨海的腓尼基地区
4.北上,集中力量攻打安条克
1

【萨珊本纪】
<贝罗斯会议>
伊军主力集合到贝罗斯,等到6月,后续物资和军备又抵达前线,来自南方、西方、北方战场的新情报也送抵指挥部。
&格拉兹所部五万多人目前在奇里乞亚和科尼亚均受挫,两个方向遭遇福卡斯麾下大将的围攻,于是退守马拉蒂亚
&叙利亚中北部集中了八万伊朗军,直接接受沙赫沙指挥
&叙利亚滨海地区以及安条克属于不稳定因素
&南方的犹太距离伊朗太远,距离埃及太近
&加萨尼人已经攻陷大马士革
&线人与伊朗的情报传达暂时中断
据此,沙赫沙决定叙利亚部分的伊军:
1.维持现状,静观其变
2.集中力量攻打安条克
3.再次南下犹太
4.认为兵力不够,要求国内再征兵数万过来
对于北方格拉兹的军事行动,沙赫沙指示:
1.自主行动
2.尽量全取北方山地,确保主力侧翼安全即可
3.尽量打入奇里乞亚,协助主力在安条克一带的军事行动
4.确保北方战线的稳固和防御即可
2 2

【萨珊本纪】
<第二次安条克战役>
于是叙利亚伊军再次兵围安条克。这座巨大的亚洲之都人口稠密而城墙绵长,四个面上可以允许最多四万人发动围攻,守军很难面面俱到,当然,长期围住围死,估计城中粮食消耗会很快。沙赫沙决定:
1.构架兵器,准备强上
2.围而不攻,等待受降
1

【萨珊本纪】
准备大型器械期间,伊朗获悉加萨尼人连续攻克了奈卜克和巴尔米拉,完全压制了中部叙利亚的沙漠通道。不死军统帅沙欣于是自荐,他熟悉那边的情况,愿意分兵一万步兵,拿上沙赫沙的授权,前往调度加萨尼人的军队,去开辟南方犹太第二战场。对此,沙赫沙:
1.批准
2.不愿意分兵,婉拒
1

【萨珊本纪】
<安条克征服者>
(解锁特质“攻城者”)
605年7月,安条克陷落,伊朗大军浩浩荡荡开入城内。库斯洛二世收获“安条克征服者”的称号。城中的权贵和教会出面协调,并呈上人口档案。据悉,安条克有市民三十万,略高于泰西封。投降守军二千人。另外,之前约定与伊朗串联的安条克牧首此次积极协助维持治安,沙赫沙决定对他:
1.着重褒奖,让他兼任安条克市长
2.黄金赏赐即可,安条克行政交给地方权贵和教会共管
3.没有立功赏什么赏,直接军事接管安条克
1

【萨珊本纪】
<劫掠风波>
伊军因为长达一年的前线苦战,尤其是跟着沙赫沙的那部分三万主力还南下了一趟,历经艰险,心态十分不好,攻克安条克之后大肆劫掠破坏,造成恶劣影响。沙赫沙决定:
1.为了保持士气高昂,纵容他们
2.为了确立正面形象,严惩他们
2

【萨珊本纪】
库斯洛二世尽量不扩大打击面的情况下,严惩了大部分劫掠分子,但还是不同程度的挫败了伊军的士气。但这在安条克城树立了沙赫沙的正面形象。很快,狄奥多西三世来到安条克,他和安条克牧首一起向沙赫沙建议,从安条克城市征募协和军,为保卫罗马斯坦而战,协和军的维持费和叙利亚各地的城市管理费用一起,都由罗马斯坦从叙利亚征收的税来承担,不需要伊朗财政支付。沙赫沙心中盘算着,这批走叙利亚自己财政搞起来的协和军很大概率是接受安条克牧首,或者狄奥多西三世节制的。于是:
1.为了大局,欣然接受
2.担心罗马斯坦做大,驳回
1

【萨珊本纪】
不久后,罗马斯坦从贝罗斯迁都安条克。狄奥多西三世任命安条克牧首为普世牧首,并在圣人大教堂举办加冕仪式,随后筹备一场宴会,以拉拢还在观望中的叙利亚各界人士。沙赫沙受邀参加晚宴。宴会中,沙赫沙如何对待狄奥多西三世:
1.拿他当臣子
2.拿他当兄弟
3.拿他当儿子
4.拿他当平等的君主
2

【萨珊本纪】
<兄弟之国>
库斯洛二世和狄奥多西三世以兄弟相称,这场景令在场的叙利亚各界人士心怀鬼胎。宴会过后一段时间,已占领和未占领的叙利亚,各类权贵人士都开始明的暗的和伊朗间谍联系,大都开始做二手准备。其中,滨海的腓尼基提尔城的行会头领已经成为伊朗线人,并提供了城市布防图,还提供了守军兵力人数在3000人规模的情报。提尔是罗马在东地中海最大的商贸和军用码头所在地,但因为城市位于半岛上,三面环海,不好从陆地攻坚,可一旦拿下,伊朗就能筹备自己的地中海近海舰队,并遏制罗马潜在的登陆行动。沙赫沙决定:
1.再观望观望
2.立刻筹备对提尔的攻坚行动
2

【萨珊本纪】
沙赫沙立刻决策,扫荡腓尼基地区。滨海一带,其实也就提尔最难攻打,也最为重要,从安条克沿海南下,一路上先后需要围攻拉塔基亚、塔尔图斯、的黎波里、贝鲁特。不过,也可以选择从内陆快速推进,直奔腓尼基沿海地区最南端的提尔。沙赫沙决定 :
1.沿途攻坚腓尼基诸城
2.绕路直奔提尔
2

【萨珊本纪】
正当沙赫沙指挥着大军故地重游,再次沿着黎凡特山脉东侧谷底南下时,收到来自北面的军事消息,大元帅格拉兹在卡帕多西亚东部山麓成功伏击罗马人,大获全胜,击毙福卡斯的一员大将,成功巩固了安纳托利亚东部的控制区。沙赫沙对此:
1.大加褒扬,授予格拉兹“国家栋梁”的荣誉称号,增加勋爵封地
2.口头褒扬
1

【萨珊本纪】
9月中旬,沙赫沙带了五万伊军抵达提尔。提尔城只有东面通向陆地,好在伊朗掌握了城市布防图,知道如何应对后续的巷战。另外,东面的城墙只能容许六千人同时发动攻势,很是狭窄。因为提尔三面环海,围困是肯定困不住的。沙赫沙决定:
1.等第一波大型器械好了就发动强攻
2.做好万全准备,这次制造大量,超巨大的攻城武器,万全之后发动攻势
1

【萨珊本纪】
10月,经过一轮攻坚之后,提尔守军大量折损,剩余兵力开始征募市民参与守城。伊军几乎无损。期间“国家栋梁”格拉兹来信,指出经过卡帕多西亚伏击战,罗马的安纳托利亚军折损过半,现在是大规模挺进安纳托利亚腹地的机会,请求沙赫沙批准从国内征兵二万支援他。沙赫沙批示:
1.已阅,批准
2.已阅,否决,继续保持动态防御,确保控制区即可
3.已阅,否决,立刻南征奇里乞亚与主力协同
1

【萨珊本纪】
第二轮提尔攻坚开始前,提尔方面派遣使者议和,请求停止攻坚,并愿意开城投降。但守军指出,罗马军纪严苛,倘若他们坚持不到一个月直接投降,君士坦丁堡的家属就会被杀,希望双方演戏做做样子,坚持到一个月,也即10月下旬,他们到时候投降就可以免于军纪责罚。沙赫沙:
1.展示对投降者的宽容,同意逢场作戏个十天
2.拒绝,要么明天投降,要么死
2

【萨珊本纪】
<形势逆转>
第二轮对提尔的攻坚取得小胜,但因为杀伤有限,还是未能全歼守军和部分义勇市民,但从敌人的情况来看,再打一轮就能轻松拿下。但10月下旬,一批舰队驶入提尔,因战事紧急城中间谍无法送达有效情报,伊军将领们推测是来自加沙的罗马援军,人数不确切。沙赫沙决定:
1.发动第三轮攻坚试试看
2.解围,撤回安条克
3.顿兵城下但不攻坚,牵制敌军,为沙欣方面军创造机会
1

【萨珊本纪】
<第三轮提尔攻坚>
此次长达六七天的攻城行动,歼敌两千多,但还是未能攻入,伊军损失微乎其微,大型攻城塔就是好用啊。南方传来消息,沙欣会同加萨尼贝都因人大举侵袭约旦河西岸,并兵围耶路撒冷。沙赫沙于是决定:
1.再次发动攻坚
2.假装撤围,骗守军南下回援时反扑攻坚
1

【萨珊本纪】
<第四轮提尔攻坚>
持续八天的第四次攻坚,伊军损失一千多人,歼敌两千,但还是未能攻克提尔,在城头作战中被推了出去。南方传闻沙欣已经完全合围耶路撒冷,他报信说可以在一个月内拿下那里。
此时,工程技师已经完成了初步的穴攻隧道构筑,还需要往里面挖掘个十天,就能打穿到提尔巨大的坚固塔楼下面,进行人工塌方。持续作战可以吸引敌军注意力,但也可能因为大规模兵力地面活动而导致隧道提前塌方。沙赫沙决定:
1.发动第五轮攻坚,以掩护穴攻
2.暂缓十天,避免大量兵力活动
1

【萨珊本纪】
<穴攻就绪>
技师们已经把隧道挖到了提尔塔楼下面,沙赫沙决定;
1.再往里挖一点,直接把兵力投送进城
2.立刻进行人工塌方!
2

【萨珊本纪】
<提尔征服者>
605年12月初,提尔因塔楼突然坍塌,守军损失惨重,城门洞开,伊军蜂拥而入,攻克提尔。大批罗马军队就近逃亡到码头,试图乘船逃离。沙赫沙下令:
1.优先控制各街道,避免混战
2.快速推进到码头,猎杀罗马逃兵
2

【萨珊本纪】
<论功行赏>
伊军尽量杀敌,歼敌数千,还是有数千罗马人跑掉了。最终伊朗完全控制了提尔。那个事前当伊朗线人的行会头领前来报道,并提供了提尔的人力情况报表。沙赫沙:
1.一切提前合作者,都应该给与重赏,任命他为提尔市长
2.认为他没有立功,不给额外褒奖
1

【萨珊本纪】
沙赫沙再次制约大肆劫掠的伊朗兵,尽量让提尔免遭过多破坏,并以投诚者开始构建地方行政。此时,传来沙欣攻克耶路撒冷的消息。鉴于沙欣和他拉拢过来的贝都因人形成了第三战场,沙赫沙:
1.任命沙欣为巴勒斯坦及埃及总督,全权自主行动以示褒奖
2.继续维持沙赫沙垂直遥控沙欣的态势,把南方战线停止到耶路撒冷即可
1

【萨珊本纪】
<沙赫尔格拉兹>
新年伊始,北方传来重大捷报,沙赫尔(波斯语“国家”)格拉兹率领部落军大举深入,沿途扫荡打穿了罗马加拉太行省,并翻越山脉,攻入了比提尼亚行省的博卢城,兵锋抵达君士坦丁堡对岸城市卡尔西顿不过150公里的地方,据间谍所说,罗马政界震动。
沙赫沙担心沙赫尔格拉兹大军深入十分危险,不过考虑到其可能有自己的想法,决定:
1.任命沙赫尔格拉兹为卡帕多西亚及比提尼亚总督,授权自主行动以做嘉奖
2.勒令其立刻返回卡帕多西亚,避免战线过长
1

【萨珊本纪】
南方沙欣,北方沙赫尔格拉兹,双线报喜,令库斯洛二世大喜。不过随着三个战场开辟,战线拉长,伊朗兵力略有不足,但考虑到罗马在各个战场屡屡失败,折损大量生力军,恐怕也拿不出更多军力了,或许只靠协和军也能维持补给线稳定?沙赫沙决定:
1.传令泰西封后方大举征兵供应前线
2.暂时不用更多兵力
1

【萨珊本纪】
<三万援军>
后方的温杜维承诺会在三个月内,分别向三个战场投放一万人。
沙赫沙在提尔休整一个多月后,决定:
1.率军返回安条克,统筹决策
2.立刻沿海北上,逐一拔掉腓尼基省的敌对势力
1

【萨珊本纪】
<安条克御前会议>
606年2月,库斯洛二世抵达安条克,并召见伊朗驻叙利亚行政官员和罗马斯坦高层人士,以及伊军高层将帅,统筹各地的战略情报。结合来自潜伏间谍的情报。
&沙赫尔瓦拉兹(就是格拉兹)在获得授权后并未撤退,而是发动罗马境内的抗税叛乱部落,加固漫长的补给线,摆出进一步入侵比提尼亚滨海地区的架势。据说其兵力已达到七万
&沙欣以一万伊朗军未骨干,拉拢到了加萨尼人和贝都因投机者两万多人,加上煽动起来的犹太叛乱军、异端叛乱者,总计四万人拿下了耶路撒冷,但尚无进一步行动迹象。
&叙利亚各地治安恢复很快,税收工作已开展。
&原打入叙利亚各城市的大批伊朗间谍已经转正,成为罗马斯坦基层政府中的骨干成员,以实现伊朗对叙利亚的支配。
&小亚细亚和埃及的情报网络尚未构筑起来,伊朗对这两个战略方向一抹黑。
&奇里乞亚和腓尼基海岸尚未拿下,存在被罗马反攻的海港登陆点。
&安条克-埃美萨-贝罗斯等叙利亚腹地的中央伊朗军有七万人,等援军抵达就能有八万人。
&连续两年的作战令各地伊朗军尽显疲态
沙赫沙综合信息之后,决定中央伊朗军的行动方针:
1.巩固控制区,休整并等待援军再做决定
2.立刻筹备入侵奇里乞亚
3.立刻筹备拿下腓尼基海岸
4.分头行动入侵奇里乞亚和腓尼基海岸
1

【萨珊本纪】
——库斯洛二世&第十章完——
经过又一年多的鏖战,伊朗在东地中海取得巨大进展,不仅完全稳固了对叙利亚中北部的傀儡政权,而且攻克了罗马的东方重要港城提尔,和亚洲之都安条克。伊朗第二方面军在沙赫尔瓦拉兹率领下,千里推进抵达比提尼亚,震慑福卡斯。伊朗第三方面军在沙欣带领下,以贝都因人为主压制了巴勒斯坦和约旦河,对埃及罗马军形成威慑。罗马进行的几次救援行动大都失败,福卡斯损兵折将,威望空前低落。更多罗马地方权贵开始试探性地和狄奥多西三世合作,协和军的队伍不断壮大
,但双方都因为疲惫而短暂进入了一轮休整……

——606年形势——

离线 幸有松柏萧

  • Adventurer
  • *
  • 帖子数: 39
  • 苹果币: 0
Re: 【群录】萨珊本纪
« 回帖 #29 于: 2019-10-07, 周一 23:07:52 »

【萨珊本纪】
——库斯洛二世&第十一章——
公元607年,新春的诺鲁孜节过后,从后方征募而来的三万援军已经分批抵达前线各处。沙赫沙·库斯洛二世坐镇安条克,这是亲征罗马的第三个年头。
罗马和伊朗在经过长达一年多的血腥会战后,都稍作休息,等待对方的摊牌,但从结果来看,罗马国内政治的不稳定已经越发严重,间谍网络证实了这一点。不久后,罗马特使抵达安条克斡旋。福卡斯政府试图议和,并愿意接受幼发拉底河为界的方案——即王室档案记录的历代沙赫沙所追求的最大领土诉求。对此,沙赫沙决定:
1.接受议和,深入探讨细节
2.严词拒绝,以加速福卡斯政府倒台,诱发罗马大混乱
3.边谈边打,麻痹罗马人
3

【萨珊本纪】
于是,断断续续的谈判依然持续着。第二方面军的沙赫尔瓦拉兹在劫掠了比提尼亚之后,返回卡帕多西亚,并开始构筑营盘,有长期存在于安纳托利亚的意图,但他的补给线太过漫长,若非罗马此时无力主动出击,恐怕早就被人切断。沙赫沙决定:
1.让第二方面军作为对罗马中央的牵制,继续保持突出状态
2.为了补给线安全,让第二方面军撤回亚美尼亚西部
3.为了补给线安全,策划一次联合对奇里乞亚的攻势
3

【萨珊本纪】
奇里乞亚地形狭长,北面凭托罗斯山脉隔开卡帕多西亚,东南则依托连续的丘陵带和安条克隔开,不论从那边攻入,都要面对一系列险要关隘。罗马在当地已不存在野战军力量,只有数千溃兵和数万当地教会组织起来的民兵进行防守。 沙赫沙决定:
1.两个方面军一起发动攻势
2.第一方面军从安条克佯攻,第二方面军捡果子
3.第二方面军从卡帕多西亚佯攻,第一方面军捡果子
2

【萨珊本纪】
<第二轮磋商>
正当沙赫沙和中央军事贵族策划奇里乞亚攻势时,福卡斯委派的第二轮豪华谈判团队抵达安条克。经叙利亚正教会斡旋与伊朗方面取得联系。罗马方面的态度有所转变,愿意割让叙利亚行省,也即目前第一方面军实际控制的区域,但对于第二方面军开辟的卡帕多西亚和第三方面军支配的犹太行省,罗马表示不能割让。沙赫沙再次询问间谍主管,确认罗马国内目前反对福卡斯的政治声浪再次高涨。于是决定:
1.答应,深入讨论细节
2.假装可以谈判,实则为奇里乞亚攻势打掩护
3.假装拒绝,极限施压索取最大利益
2

【萨珊本纪】
<奇里乞亚攻势>
4月,在奇里乞亚地方守军被安条克的第一方面军所牵制的时候,沙赫尔瓦拉兹指挥第二方面军发动了背刺攻势,一举拿下天门要塞,并攻略了奇里乞亚西部大部分城市。但据悉,滨海的奇里乞亚城镇依托罗马海军的掩护,坚守不下,同时与第一方面军周旋的奇里乞亚民兵武装开始向滨海撤离。沙赫沙决定:
1.驱逐走他们也好,优先确保完全控制奇里乞亚内陆
2.分出主力大举追击,试图多歼灭逃亡者
2

【萨珊本纪】
<僵局>
第二方面军在第一方面军协助下,迅速发动追击,虽然多有斩获,但最终在奇里乞亚滨海的卡拉塔什受挫,因发力过猛,遭到奇里乞亚民兵伏击,加上罗马海军的夹击,折损数千人,而内陆奇里乞亚的民众见形势混乱,则大举逃亡进入卡拉塔什的港口附近。沙赫沙指示:
1.放弃攻坚,转头拦截难民,确保内陆稳固
2.放弃攻坚,转头驱逐难民,试图加速人口往拥挤的卡拉塔什聚集
3.立刻集结军力对奇里乞亚最后的堡垒卡拉塔什发动攻坚
1


【萨珊本纪】
<奇里乞亚现状>
截止6月,大部分奇里乞亚内陆地区已经被伊朗拿下,但本地人被伊朗控制住的只有一半左右,这些人推举行会头领和教会领袖来谈判,愿意接受罗马斯坦的治理,于是被沙赫尔瓦拉兹按照叙利亚模式进行了统编管辖。但过半的城市人口已经涌入卡拉塔什,粗略估算有数万人。那边的具体情况不被伊朗间谍所掌握。
沙赫沙决定:
1.重兵把守奇里乞亚内陆,确保补给线通道的安全,随后各部归位
2.集结两个方面军的兵力,力图攻克卡拉塔什
3.派人与卡拉塔什的民兵武装谈判,试图争取互不侵犯
3

【萨珊本纪】
经过简单的几轮谈判,卡拉塔什方面提出了他们的主张,即准许奇里乞亚民兵进入伊朗控制区贸易、探亲、互通有无,这样的话,他们也愿意保证不骚扰伊朗的补给线。对此,军事贵族们意见不一。大部分人认为奇里乞亚民兵困在拥堵的卡拉塔什是必死的,开放贸易则可以让他们生存下去,而探亲更是容易让敌人的间谍进入奇里乞亚内陆活跃。对此,沙赫沙:
1.可以接受条款
2.拒绝条件
1

【萨珊本纪】
<第三轮磋商>
7月,福卡斯委派的第三轮谈判使团抵达安条克。罗马方面先是对伊朗突然发动的奇里乞亚攻势表示谴责,然后继续提出和平倡议,条件也还是老样子的叙利亚行省,不包括腓尼基海岸、卡帕多西亚、犹太、奇里乞亚。对此,沙赫沙:
1.可以接受,深入讨论细节
2.极限施压,明确要求割让全部伊朗实控领土才能谈
3.继续忽悠,麻痹拖延
2

【萨珊本纪】
<谈判破裂>
因伊朗方面索取太多,第三轮磋商破裂,但从细节来看,罗马方面对于和平还是十分渴求的,使团成员中也有人对于沙赫沙的条件表示可以接受,虽然结果没有成功。
对此,沙赫沙认为:
1.巩固现有成果,拖到罗马松口为止
2.以退为进促成谈判,主动派人谈判,并表示可以放弃一处实控区
3.需要一场决定性胜利来促使罗马放弃抵抗
3

【萨珊本纪】
<一锤定音>
摊开地图,军事贵族们为沙赫沙讲解,目前据情报显示,罗马部署在对伊朗战场的野战军还有三支,分别位于君士坦丁堡、以弗所、亚历山大里亚,可能的任务则分别是守护首都、保护小亚细亚海岸、保护埃及。如果要实现一场胜利,就必须歼灭一支野战军。沙赫沙决定:
1.集结军力,发动对埃及的远征
2.集结军力,发动对小亚细亚海岸的远征
3.集结军力,再次深入比提尼亚威慑君士坦丁堡
1

【萨珊本纪】
目前直接负责埃及方向的,是沙欣的第三方面军,这支军队总兵力达四万人,分布在犹太各地,但其中半数是阿拉伯扈从,来自京戴-加萨尼部族。安条克和北叙利亚的第一方面军有八万兵力,其中一万是不死军。据间谍报告,罗马的埃及总督波诺苏斯在尼罗河一带聚集了五万军力,其中野战军应该只有三万,其余或是民兵为主。考虑到腓尼基海岸还处于罗马海军控制下,沙赫沙决定:
1.第一方面军分兵两三万南下协助沙欣
2.第一方面军分兵四五万南下协助沙欣
3.相信腓尼基海岸的罗马人无力反扑,大部分第一方面军南下协助沙欣
2

【萨珊本纪】
沙赫沙·库斯洛二世本人打算:
1.亲自南下指挥远征埃及的行动
2.此役事关重大,本人留守安条克统筹全局
2

【萨珊本纪】
<内盖夫沙漠的征途>
据沙欣报告,从犹太走陆路攻入埃及,需要经过漫长的内盖夫-西奈大沙漠,期间没有任何补给点,就连取水都很困难。京戴-加萨尼部族愿意作为向导协助进攻,但他们开出了耗资甚巨的饮水补给筹备清单。库斯洛二世看过清单后,很确信阿拉伯人打算从中狠狠捞一笔,实际上耗费不会这么夸张。对此,沙赫沙:
1.假装不知道,立刻让国内竭尽全力进行调度,回信要求全力以赴攻克埃及
2.回信戳穿阿拉伯人的企图,勒令他们全心全意为伊朗服务,重新核定费用
3.回信戳穿阿拉伯人的企图,开空头支票,许诺埃及的土地和财富作为给他们报酬
1


【萨珊本纪】
<内盖夫攻势>
9月,沙欣指挥的九万大军从耶路撒冷开拔,途径漫长而恐怖的内盖夫-西奈大沙漠,遭遇严酷的极端天气和沙暴,但据沙欣奏报,随军的阿拉伯向导和京戴-加萨尼扈从军倾尽全力协助伊朗军队,甚至是拼命为伊军开路,才避免了更大的损失。有三支分队遭到重创,当大军抵达埃及边界时,非战斗减员超过一万人。
沙赫沙对于沙欣的报告:
1.不做额外指示,要求其自主决策
2.下令他急攻埃及
3.下令他稳扎稳打
1


【萨珊本纪】
<沙欣的大捷>
11月,沙欣传回好消息,经过一个多月的连续作战,伊军完全压制了尼罗河东岸的下埃及主要城市,波诺苏斯遭受了一次野战失败并放弃了渡口的巴比伦要塞,并在随后把主力撤回了亚历山大里亚周围,凭借罗马海军在尼罗河入海口附近的支援力进行坚守。沙欣在报告中提出他打算稳固埃及内陆地区,不打算对三角洲和亚历山大里亚发动攻坚。沙赫沙:
1.批准,保持其现有兵力
2.批准,撤回隶属第一方面军的大部分援军
3.要求他尽快攻克亚历山大里亚,把罗马赶出埃及
1


【萨珊本纪】
<第四轮磋商>
12月,福卡斯委派的第四轮代表团抵达安条克会晤沙赫沙。这次罗马方面主动提出割让叙利亚、犹太、奇里乞亚的请求,但对于卡帕多西亚和埃及,罗马使团表示属于罗马无法交割的底线。旁边一位贵族建议让罗马人用奇里乞亚滨海、腓尼基海岸来换埃及和卡帕多西亚。罗马方面表示可以接受。沙赫沙决定:
1.商讨细节,筹备和解
2.极限施压,索要埃及和卡帕多西亚
3.优势很大,完全拒绝议和
1


【萨珊本纪】
<和谈细节>
就伊朗-罗马议和细节,双方展开讨论。罗马人提出,奇里乞亚滨海和腓尼基海岸的罗马人不一定愿意归附伊朗,请求伊朗准许其中的出走者被罗马舰队安全带走,而不加以阻拦。部分贵族反对,认为人口作为财富,怎么能让罗马卷走?沙赫沙决定;
1.不能接受
2.可以接受
2


【萨珊本纪】
<谈判>
双方取得共识之后,罗马人提出,伪帝(罗马斯坦皇帝)弗拉维·狄奥多西一世的存在严重威胁罗马的政权统一,双方议和之后,应该把这一不利于双方友善的因素清除——即伊朗废黜狄奥多西的政权,并把此人交给罗马方面。贵族不满,表示伊朗内部事务不容罗马插嘴。罗马使者反驳,称狄奥多西的存在就是对罗马内部事务的插手。对此,沙赫沙:
1.愿意妥协,以促成和解
2.表示怎么处理狄奥多西,罗马人管不着
3.明确表示自己不会废黜狄奥多西
4.表示狄奥多西是叙利亚人民的选择,自己也做不了主
4


【萨珊本纪】
<关于“罗马斯坦”的定位>
于是双方争论的焦点转移到了罗马斯坦的存在定位上。罗马使者直言不讳地发问,狄奥多西政权到底算伊朗的什么。沙赫沙敏锐察觉到,这个回答可能涉及一系列外交和政治因果关系。决定回应:
1.无可奉告
2.盟邦
3.兄弟之国
4.伊朗的内藩
5.伊朗的外藩
4


【萨珊本纪】
<谈判>
鉴于伊朗认定狄奥多西政权属于内藩,且咬住叙利亚人对狄奥多西的支持不放,罗马使团于是被迫接受现状。最后是关于战后赔款部分的,罗马方面以罗马连续遭受军事失败,财政拮据为由,提出此次战争不设立赔款项目,使团还进一步阐述,一旦负责的罗马政府因为财政问题倒台,上来一个激进的好战分子,可能会撕毁合约,不利于两国友善。贵族们有人发笑,表示现在伊朗完全不怕罗马来打。对此,沙赫沙:
1.也发笑,表示赔款是传统项目,怎么能少了呢
2.觉得有道理,同意不要赔款
2


【萨珊本纪】
<第四轮磋商圆满结束>
合约细节商讨完毕,两国代表签字,确立《607-安条克合约》生效。结束会谈后,罗马使团面带惆怅地向伊朗方面递交国土转让文件,一个个脸色难看。沙赫沙:
1.对此不作表态
2.故意嘲讽一番,历数数百年来罗马压制伊朗的往事
3.进行一番安抚,表示国无恒势,兴衰有命
3


【萨珊本纪】
——库斯洛二世&第十一章完——
公元607年12月,伊朗和罗马签署《607安条克合约》,正式确定罗马割让叙利亚、奇里乞亚、腓尼基海岸、犹太给伊朗,以赎回部分埃及和卡帕多西亚领土,双方以天然险境托罗斯山脉和内盖夫-西奈沙漠为分界线,形成了自伊朗沙赫尔建国三百多年以来全新的边境,这一事件以其开辟性,被铭记进入史册。
战后,罗马将进入史无前例的丧权辱国时代,而伊朗则首次开始面临着治理完全陌生的西方土地。